第2节文言虚词一、专题过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节选自《宋史·黄庭坚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重之也如此C.其词有“瑰伟之文……”D.乐其林泉之胜D[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D项,指示代词,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学甫而不为者黑质而白章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C.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表语气停顿。]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诗歌尤其突出,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认为黄庭坚与苏轼相当,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潛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有桶戏者,桶可容升,无底,中空,亦如俗戏。戏人以二席置街上,持一升入桶中,旋出,即有白米满升,倾注席上,又取又倾,顷刻两席皆满。然后一一量入,毕而举之犹空桶。奇在多也。利津李见田,在颜镇闲游陶场,欲市巨瓮,与陶人争直,不成而去。至夜,窑中未出者六十余瓮,启视一空。陶人大惊,疑李,踵门求之。李谢不知,固哀之,乃曰:“我代汝出窑,一瓮不损,在魁星楼下非与?”如言往视,果一一俱在。楼在镇之南山,去场三里余。佣工运之,三日乃尽。(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与“佣工运之,三日乃尽”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A.副词,译为“竟然”;B.副词,译为“于是”;C.副词,译为“才”,与例句同;D.副词,译为“是”。]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有桶戏者,桶可容升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戏人以二席置街上王好战,请以战喻C.陶人大惊,疑李,踵门求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毕而举之犹空桶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A[A.者:代词,译为“……的事”/语气词,引出判断;B.以:均为介词,译为“拿、用”;C.之:均为代词,译为“他”;D.而:均为连词,表顺承,译为“就”、“才”。]参考译文有一种用桶耍的把戏,桶约一升大小,没有底,中间是空的,跟通常耍把戏用的桶一样。耍把戏的人把两张席子铺在街上,把一个空的升放进桶里。一会儿取出来,就有满满一升米,把米倒在席子上,如此不断地用升取米、倒下,顷刻间,两张席上都满了。然后再用升把席上的米一一量进桶里,完了后一举桶,仍然是空的。这个把戏奇就奇在米取得多。利津县人李见田,在颜镇一处陶瓷场里闲逛,想买一个大瓮。跟卖陶人讲价钱,买卖没成便走了。到了夜晚,卖陶人窑中本来还有没出窑的六十多个瓮,打开窑一看,瓮全都不见了。卖陶人大惊,怀疑是李见田做的,便到他门上哀求他,李见田推辞说不知。主人再三哀求,李见田才说:“是我替你出了窑,一个瓮也没损坏。魁星楼下的那些不是吗?”主人依言去看了看,果然瓮都在。魁星楼在颜镇的南山,离陶场有三里多路。卖陶人雇人把这些瓮运回去,连运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