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合同法中预期违约的规定合同法中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虽无正值理由但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行能履行合同。合同法中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担当违约第1页共14页责任。以上是我国合同法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预期违约可以分为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两类。(一)明示毁约构成明示毁约应具备如下条件:1、明示毁约方必需明确确定地向对方提出违约的表示,即违约方只有自愿的,确定的表示毁约的状况下才构成明示违约。2、明示违约方必需是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以前,作出履行期到来之后不履行义务的表示。第2页共14页3、毁约方必需表示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4、明示违约必需没有正值理由。假如毁约方提出毁约有正值的理由,则不能构成明示违约。(二)默示违约默示违约的构成要件是“1、一方预见另一方在履行期限到来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一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见,是因为另一方在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如另一方资金困难,已将部分货物转卖出去,即将破产等。2、一方的预见有准确的证据。第3页共14页3、被要求供应履行保证的一方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供应充分的保证。违约的相关关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两类基本的民事责任,它们分别是合同法与侵权行为法的核心问题。由于合同法与侵权行为法是债法的组成部分,它们都受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债法的一般规定的指导。虽然两者具有共同特征,但在法律上存在着重大差异,当事人对两类责任的`不同选择将极大地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行使。纵观各国的立法实践,两类责任的区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第4页共14页1、归责原则的区分。很多国家的法律规定,违约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或严格责任原则。侵权责任在各国法律中通常以过错责任为基本原则,而对某些特别的侵权行为实行严格责任原则。依据中国侵权行为法的规定,对侵权责任采纳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公允责任原则,事实上采纳了多重归责原则。在侵权之诉中,只有在受害人具有重大过失时,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才可以减轻。而在合同之诉中,只要受害人具有稍微过失,违约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就可以减轻。2、举证责任的区分。第5页共14页依据大多数国家的民法规定,在合同之诉中,受害人不负举证责任,而违约方必需证明其没有过错,否则,将推定他有过错。在侵权之诉中,侵权行为人通常不负举证责任,受害人必需就其主见举证。台湾村开发商严峻违约当然,在某些侵权行为中,也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但这终归只是特别现象。依据中国民法规定,在一般侵权责任中,受害人有义务就加害人过错问题举证,而在特别的侵权责任中,应由加害人反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不过,在合同责任中,违约方应当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应担当违约责任。第6页共14页3、时效的区分。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对合同之诉和侵权之诉规定了不同的时效期限。有些国家民法规定,“侵权之诉适用短期时效,合同之诉适用长期一般时效。”中国《民法通则》规定,因侵权行为所产生的损害赔偿恳求权一般适用二年时效规定,但因身体受到损害而产生的损害赔偿恳求权,其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因违约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恳求权,诉讼时效一般为二年,但在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以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状况下,则适用一年的时效规定;第7页共14页货物买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期限为四年。4、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条件的区分。在违约责任中,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违约行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辩事由,就应当担当违约责任。但是在侵权责任中,损害事实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前提条件,无损害事实,便无侵权责任的产生。在违约责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责条件以外,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不担当责任的状况。在侵权责任中,免责条件或缘由只能是法定的当事人不能事先约定免责条件,也不能对不行抗力的范围事先约定。5、责任范围的区分。第8页共14页合同的损害赔偿责任,且法律经常实行“可预性”标准来限定赔偿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