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概念•专指病因未明确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可能是一下因素相互作用所致:1、环境因素2、遗传因素3、感染因素4、免疫因素一、溃疡性结肠炎•定义: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位置: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变一般仅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少数重症者可累及肌层。临床表现•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病程长,呈慢性经过,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1、症状:(1)消化系统表现1)、腹泻最主要症状,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重要标志。程度:轻:2-3次/天,可混有黏液、脓血,便血轻或无。重:数十次/天,大量脓血,甚至血水样便。2)、腹痛部位:左下或下腹部程度:轻→中度性质:阵发性、痉挛性规律:疼痛-便意-便后缓解•其他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2)全身表现•中、重型:活动期低热或中等度发热•重症:衰弱、消瘦、贫血、低清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3)肠外表现:口腔黏膜溃疡、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等。2、体征:慢性病容,精神状态差,重者呈消瘦贫血貌。轻者: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重者:明显的腹部压痛和鼓肠。3、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大出血、急性肠穿孔、肠梗阻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粪便检查:肉眼-血、脓、黏液镜下-多量红细胞和脓细胞排除感染性结肠炎•自身抗体检查•肠镜检查:重要诊断之一,可直接观察病变肠粘膜并进行活检。•X线钡剂灌肠检查:重症或爆发型不宜做此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治疗及处理•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缓解期应继续维持治疗。综合性、个体化处理包括药物、营养、支持、心理及对症处理。•内科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和营养。一般病人无指征接受抗生素治疗。(2)药物治疗①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为常用药物,适用于轻、中型病人和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缓解的重型病人;②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病人,尤适于重型活动期和暴发型病人;③免疫抑制剂:可试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持续型病人。••外科手术治疗:并发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癌或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二、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疾病。•病变部位: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症状:(1)消化系统1)腹痛:最常见,多为右下腹或脐周,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2)腹泻:常见。早期-间歇性,后期-持续性。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2)全身表现:1)发热;2)衰弱、消瘦、贫血、低清蛋白血症和维生素缺乏等。(3)肠外表现:杵状指(趾)、关节炎、口腔黏膜溃疡、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坏疽性皮肤病、虹膜睫状体炎等。•体征:慢性病容,精神状态差,重者呈消瘦贫血貌。轻者-右下腹或脐周轻压痛,重者-全腹明显压痛。•并发症:肠梗阻(最常见)腹腔内脓肿吸收不良综合征偶可并发急性穿孔、直肠结肠癌变、大出血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粪便检查•X线检查•肠镜检查治疗及处理•治疗目的是控制发作、维持缓解、防治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综合性、个体化处理包括药物治疗、支持、对症、心理治疗及营养治疗。•内科治疗(1)一般治疗强调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2)药物治疗①氨基水杨酸制剂:对控制轻、中型病人的活动性有一定疗效,但仅适用于病变局限于结肠者;②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病情活动性的最有效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病人,一般主张使用时初量足、疗程长;③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病人;④抗菌药物:甲硝唑、喹诺酮类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并发症三、护理【护理评估】1.健康史患病、诊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