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法一、排便的评估排便的评估内容-排便次数:成人每天排便1~3次,婴幼儿每天排便3~5次。每天排便超过3次(成人)或每周少于3次,应视为排便异常如腹泻、便秘-排便量:成人每天排便量约100g~300g粪便的性状-形状与软硬度-粪便的性状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可为稀便或水样便正常粪便为成形软便肠道部分梗阻或直肠狭窄,粪便常呈扁条形或带状便秘时粪便坚硬、呈栗子样粪便的性状-颜色正常颜色为成人呈黄褐色或棕黄色。婴儿的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异常颜色:-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色便--胆道梗阻-暗红色血便--下消化道出血-果酱样便--肠套叠、阿米巴痢疾-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痔疮或肛裂-白色“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粪便的性状-内容物正常粪便内容物主要为食物残渣、脱落的大量肠上皮细胞、细菌以及机体代谢后的废物消化道感染或出血,粪便中可见混入或粪便表面附有血液、脓液或肉眼可见的粘液。肠道寄生虫感染,粪便中可查见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粪便的性状-气味正常时粪便气味因膳食种类而异,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轻。严重腹泻患者的粪便呈碱性反应气味极恶臭。下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患者的粪便呈腐败臭。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样粪便呈腥臭味。消化不良、乳糖类未充分消化或吸收脂肪酸产生气体,粪便呈酸性反应,气味为酸败臭。异常排便的评估-便秘-粪便嵌塞-腹泻-排便失禁-肠胀气便秘constipation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常见原因:-未建立排便习惯;-饮食、饮水、运动不当;-情绪低落;疾病、怀孕、用药症状体征-头痛、腹痛、腹胀、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舌苔变厚,粪便干硬。触诊腹部较硬,紧张,可触及包块,肛诊可触及粪块粪便嵌塞(fecalimpaction)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发生于慢性便秘者。原因:-便秘未能及时解除症状和体征:-持续便意、腹胀、无法排出粪便、少量液化粪便流出、直肠肛门疼痛腹泻(diarrhea)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原因:-饮食不当或使用泻剂不当-情绪紧张焦虑-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肠道疾患-某些内分泌疾病症状和体征:-腹痛、肠痉挛、疲乏、恶心、呕吐、肠鸣、有急于排便的需要和难以控制的感觉。粪便松散或呈液体样。排便失禁(fecalincontinence)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原因:-神经肌肉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如瘫痪;-胃肠道疾患;-精神障碍、情绪失调等。症状和体征:-患者不自主地排出粪便。肠胀气(flatulence)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原因:-食入产气性食物过多-吞入大量空气-肠蠕动减少-肠道梗阻及肠道手术后症状和体征:-患者表现为腹部膨隆,扣诊呈鼓音、腹胀、痉挛性疼痛、呃逆、肛门排气过多。当肠胀气压迫膈肌和胸腔时,可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影响排便因素的评估-生理因素:年龄、个人排泄习惯-心理因素:精神抑郁、情绪紧张、焦虑等-社会文化因素-饮食与活动:食物与液体摄入、活动等-与疾病有关的因素:疾病、药物、治疗检查等二、排便异常的护理便秘患者的护理-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选取适宜的排便姿势-腹部环形按摩-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物-使用简易通便剂-以上方法均无效时,遵医嘱给予灌肠。-健康教育-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排便习惯-合理安排膳食-鼓励患者适当运动粪便嵌塞患者的护理-早期可使用栓剂、口服缓泻剂来润肠通便。-必要时先行油类保留灌肠,2~3h后再做清洁灌肠。-人工取便:用人工取便易刺激迷走神经,故心脏病、脊椎受损者须慎重使用。操作中如患者出现心悸、头昏时须立刻停止。-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腹泻患者的护理去除原因-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腹部保暖。-膳食调理-防治水和电解质紊乱-维持皮肤完整性-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