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液体疗法长沙医学院附属岳化医院儿科黄华启目的要求•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掌握小儿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概述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生理平衡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条件。体液中水、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等的动态平衡依赖于神经、内分泌、肺,特别是肾脏等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这些系统的功能极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调,因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在儿科临床中极为常见。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体液的总量分布于血浆、组织间隙及细胞内,前两者合称为细胞外液。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这主要是间质液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则与成人相近。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年龄总量细胞外液细胞内液血浆间质液足月新生儿78637351岁70525402~14岁6552040成人55~60510~1540~45不同年龄组体液分布比例不同年龄组体液分布比例血6%间质37%细胞内35%间质20%间质10~15%间质25%细胞内40%血5%血5%血5%细胞内40%细胞内40%~45%新生儿78%~1岁70%2~14岁65%成人55~60%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细胞外液:Na+(90%)、K+、钙Mg2+Cl-,HCO3-蛋白质Protein细胞内液:K+(78%)、钙Mg2+、Na+、HPO42-、蛋白质ProteinHCO3-Cl-三水代谢的特点1、水的生理需要量:水的需要量大;交换率快;不显性失水多(为成人2倍)。婴儿每日水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1/2,成人仅为1/7。婴儿对缺水的耐受力差,易致脱水;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年龄需水量(ml/kg)<1岁120-1601-3岁100-1404-9岁70-11010-14岁50-90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2、水的排出:①尿液;②不显性失水;③汗液的排出;④大便中的水分。3、小儿每日保留摄入水分的0.5-3%用于生长发育;不同年龄或体重不显性失水量(m1/kg.d)不同年龄或体重不显性失水量(m1/kg.d)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750~1000g821001~1250g561251~1500g46>1500g26婴儿19~24幼儿14~17儿童12~144、水平衡的调节:小儿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不成熟。肾脏是唯一能通过其调节来控制细胞外液容量与成分的重要器官。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尿素、盐类(主要为钠盐)是肾脏主要的溶质负荷,必须有足够的尿量使其排出。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肾脏水的排出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有密切关系。正常引起ADH分泌的血浆渗透压阈值为280mOsm/L,血浆渗透压变化1~2%即可影响ADH分泌。当脱水达8%或以上时ADH分泌即显著增加,严重脱水使ADH增加呈指数变化。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小儿的体液调节功能相对不成熟。正常情况下水分排出的多少主要靠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调节。肾功能正常时,水分摄入多,尿量就多;水分入量少或有额外的体液丢失(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液体补充不足时,机体即通过调节肾功能,以提高尿比重、减少尿量的方式来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最终使水的丢失减少。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小儿年龄愈小,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愈不成熟。新生儿和幼婴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育尚不够完善,在排出lmmol溶质时需带出1.0~2.0ml水;而成人只需0.7ml水即可排出lmmol溶质,因此小儿在排泄同量溶质时所需水量较成人为多,尿量相对较多。当入水量不足或失水量增加时,易超过肾脏浓缩能力的限度,发生代谢产物滞留和高渗性脱水。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另一方面,正常成人可使尿液稀释到50~lOOmOsm/L(比重1.003),新生儿出生一周后肾脏稀释能力虽可达成人水平,但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低,水的排泄速度较慢,若摄入水量过多又易致水肿和低钠血症。年龄愈小,肾脏排钠、排酸、产氨能力也愈差,因而也容易发生高钠血症和酸中毒。(一)脱水: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除水分丧失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二、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1、脱水程度:脱水的程度常以丢失液体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体重的下降常是体液和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