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张静1周星彤2程远侠1(1大庆龙南医院耳鼻喉科-齐齐哈尔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黑龙江大庆163453;2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服用阿司匹林的乳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出血的干预对策孙景云高薇刘冬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也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化学说阶段。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由于药物治疗耗时长,部分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理想,使得外科治疗逐渐成为可能。一般认为变应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在鼻黏膜局部的表现,同时,鼻腔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也起着重要作用,后者是外科治疗的理论基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06例中,男58例,女48例;年龄11~71岁,平均33.6岁。病程1~32年。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且应用过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等治疗,但疗效不明显。患者双侧鼻炎病变范围及程度基本一致,排除需行鼻中隔手术者。2治疗方法: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用1%地卡因麻黄素棉片行鼻腔黏膜收缩、表面麻醉,清除鼻腔分泌物。用0.5%利多卡因行鼻丘局部黏膜下浸润麻醉,用量约1ML。然后用美国ArthroCare公司Reflex45低温等离子刀头,消融功率为+5W。在鼻内窥镜直视下,用等离子刀行鼻丘粘膜消融2~4处,每处消融时间分别为4秒,至鼻丘处局部的黏膜颜色变白,一侧完成后同样方法行对侧鼻丘粘膜进行消融。治疗后用生理性海水喷鼻(每天3~6喷)1周,清理假膜。术后口服抗生素5天,不用激素和抗组胺药,观察术区鼻腔粘膜颜色变化。观察内容包括鼻部过敏性症状改善情况及鼻腔有无水肿、分泌物、消融区黏膜颜色变化及有无粘连等。3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2~7天内有鼻腔黏膜轻度水肿,鼻阻加重,流涕,少数患者有涕中带血等症状,2周后改善。术后1个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鼻腔局部黏膜(消融处)恢复红润平滑,仅有少数患者仍有少量流涕及喷嚏反射(但次数明显减少)。全部患者治疗后均随访1年以上。106例中显效86例(84.0%),有效12例(11.3%),无效5例(4.7%),总有效率为95.3%。治疗后半年复发者3例,1年复发者8例,其中5例再次重复治疗,无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讨论等离子消融治疗通过低温释放等离子直接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产生修复及整合作用。将等离子直接作用于鼻丘和与之相对应的鼻中隔处高敏反应区病变黏膜,不同程度地破坏筛前神经末梢,致其功能降低,同时破坏感觉神经末梢和刺激物受体,降低其敏感性。而且微波治疗可以分解病变组织、高温杀菌、灭活神经肽、降低神经的兴奋性及肥大细胞敏感性,从而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低温等离子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取决于输出功率、作用时间和被消融物的生物物理参数,所以术中等离子功率应调控适宜,消融时间也应设置一定范围。笔者认为消融功率应设置在+5W,鼻丘处黏膜较厚,时间可稍长些4~6秒,如视个别个体黏膜较薄,时间可短些1~3秒。治疗后用生理性海水喷鼻(每天3~6喷)1周,清理假膜,可以防止鼻腔治疗部位粘连。本组3病例治疗后半年复发,8例治疗后1年复发。鼻粘膜神经支配的多源性和神经纤维的再支配是复发的原因之一,且复发后再次治疗仍有效。本疗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无并发症,受到大多数患者的肯定。4结论: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优点是:因等离子刀可调节弯曲角度,所以对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也能在鼻窦镜直视下准确消融筛前神经。本疗法直观,视野清楚,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创面无焦痂、出血,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值得临床采用。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2]白云波,尹金淑外科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如何[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09,(7).[3]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收稿日期:2011—11—16)确,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及成功率高等特点,避免传统开颅手术易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所以对于外伤后鼻部流清水样涕1个月不愈者应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