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营养评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张蓉分解代谢状态营养不良合成代谢状态营养充分早产儿常见的生长迟缓三个阶段国内早产儿住院生长情况早产儿营养调查协作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营养相关状况多中心调查974例报告.中华儿科杂志.2009;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2-17国内早产儿住院生长情况•n=974例,10个NICU,住院>2周生长迟缓发生率出生时(IUGR)出院时(EUGR)体重27.3%60.1%身长28%58.9%头围19.3%29.5%早产儿营养调查协作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营养相关状况多中心调查974例报告.中华儿科杂志.2009营养评估的重要性•动态掌握早产儿的营养状态•及时发现营养缺乏、生长迟缓或不恰当的营养状态•调整优化营养治疗方案•保证早产儿最佳的生长营养评估•生长评估•实验室评估•摄入评估•临床评估生长评估•生长是营养充足的最佳指标•生长状态的评估是早产儿营养评估的关键部分•早产儿每日医疗中的常规项目•标准的生长测量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和体重体重•体重是身体各组成部分的质量总和:瘦体重+脂肪+细胞内液+细胞外液•除了反映生长以外还可显示身体组成的改变•随着胎龄和日龄的增加,体内总的水量(尤其是细胞外液)是减少的,同时蛋白和脂肪则相应的增加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可达出生体重的15-20%•10-14天恢复到出生体重•理想的体重增长:10-20g/kg/day体重•需要每日测量•固定相同的时间和测量工具•测量时要尽量除去一些医疗用品(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或胃管等)的重量身长•身长的测量更精确的反映瘦体重的情况•不受体液状态的影响•早产儿身长增长约0.8-1.1cm/wks•每周测量一次头围•在胎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头围和脑发育有良好的相关性•早产儿生后前3个月,平均增长0.5-1cm/wks•一般每周测量一次,需要时可增加测量的频率•小脑畸形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异常增加常提示脑室内出血或脑积水生长曲线•用于观察、比较生长情况•两种新生儿生长曲线图:-宫内(胎儿)生长曲线图-宫外(生后)生长曲线图生长曲线•宫内生长曲线-胎儿宫内生长情况-理想状态,存在争议•宫外生长曲线-早产儿生后的纵向生长情况-反映临床的医疗和营养情况,而非实际的生长情况-不能代表早产儿理想的生长实验室评估•营养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判断营养状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一般具有特异性•一些技术因素和患儿医疗因素可能会影响生化指标结果•分析结果时需结合临床实验室评估•对于长期接受静脉营养的患儿,需要定期随访血生化指标:血气、血常规、尿素氮、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脂、血糖、碱性磷酸酶、钙、磷、镁、钠、钾和氯等•对于完全经口喂养的患儿实验室评估的频次可以适当的减少,主要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钙、磷和网织红细胞等实验室评估•尿素氮:一定程度上反映蛋白状态•钙、磷:代谢性骨病•AKP:动态随访摄入评估•每日进行营养摄入评估•包括医嘱入液量、营养类型、实际入液量和主要营养素的量等•结果通常以kg/d为单位•与推荐量比较以调整营养治疗方案临床评估•与早产儿日常医疗管理有一定的重叠•侧重方面-喂养耐受性-影响营养治疗的主要疾病-营养缺乏症状的评估临床评估喂养耐受性•奶量完成、潴留•腹部体征•大便次数和性状临床评估喂养耐受性•评估吸吮-吞咽功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正确的评估患儿功能-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或喂养制剂-改善喂养耐受性,减少胃食道返流、吸入等风险临床评估•某些疾病对于临床营养治疗有着特殊的要求和限制•熟悉这些疾病与营养之间的相互影响•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促进疾病恢复和生长发育慢性肺病特点•生长发育迟缓•喂养问题:吸吮吞咽功能失调,胃食道返流,拒食•电解质紊乱:利尿剂•矿物质失衡:代谢性骨病,肾钙化慢性肺病治疗•限液:<150ml/kg/d•及时补充电解质:钠4-10mmol/kg/d•高能量:130-180kcal/kg/d•其他:维生素A2000-3000IU/d,维生素D、E等,矿物质,铁先天性心脏病特点•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对液体量的变化敏感•高代谢状态•体循环缺血•药物的影响•并发症:肺炎,心衰先天性心脏病营养支持•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