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认知疗法罗小婧•回顾和研究•抑郁症的认知模型•认知治疗的特点•合作•认知治疗的过程症状减少阶段聚焦图式阶段抑郁症及认知治疗的出现•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估计到2010年一遇症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第二大负担的疾病•目前抑郁症患者没有获得很好的帮助的原因–羞耻感–找不到合适的专业帮助•Beck的认知疗法疗效和争论•尽管结论不一致,但是一些研究发现认知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比抗抑郁药更好•一项元分析发现认知治疗比抗抑郁药和其他各种心理治疗都更为有效,但和行为治疗的疗效相当。结论是:认知治疗中包含行为治疗的部分对较温和、中等的抑郁症的疗效要比抗抑郁药来得好。但是对门诊的重度抑郁症的患者的急性期治疗中,认知治疗与药物治疗没有差异•批评–方法学和数据–“实验的效忠”复发和设置•单用认知治疗或是通过将认知疗法与药物联合用来治疗病人其复发率要远低于单用药物的治疗•认知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残留症状和复发•设置–每周1次,每次50分钟,15-20次,对严重的抑郁症病人需要在治疗的最初的4-5周每周做2次。建议逐步较少治疗,最后的几次治疗可以每两周一次抑郁症的认知模型•认知、行为和生物化学(不同水平)•抑郁症的认知歪曲•抑郁症的“认知三角”:抑郁症病人对自己、对所处世界以及将来•早期的不适应的图式是指在儿童期发展起来的非常稳定持久的观念,他贯穿于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适应的。•例子:不够好(依赖/无能力、失败)认知治疗的特征•设置:一对一、团体、其他人的参与•治疗师的特征–共同的治疗技术:温和、真诚和开放–准确的共情–逻辑性–主动且灵活•病人的特征–抑郁症的类型–病人本身的特点合作•人际关系质量–如何让来访者信任咨询师–和谐状态–自信和职业的行为举止•决定治疗目标•恰当的反馈–是否在同一波段–共同了解治疗原理–检查病人是否理解他的陈述•协力完成的经验疗法–指导下的发现典型的认知治疗的过程•第一次会谈–症状得到缓解–说明认知和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参与认知治疗–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典型的会谈(P300)第一次会谈的结构•设置日程•进行心境检查,包括客观量表的评估•简单复习目前的问题,获得一个当前概要(依照评估结果)•确定问题和安排目标•教授患者认知模式•诱发患者对治疗的期望•使患者了解他的障碍(普遍化)•安排家庭作业•提供概括•引出反馈第二次治疗会谈过程•目前状况和心境检查(如果合适应检查用药、酒精和药物滥用情况)•和以前会谈的联系•日程设置•家庭作业的复习•日程问题讨论、新的家庭作业和阶段总结•最后概括和反馈症状减少阶段•认知技术•行为技术•提问•自助家庭作业任务•特殊的问题认知技术•自动想法–定义–特点:可信、熟悉、习惯化–方法:询问、想象、角色扮演注意:开始学习识别自动想法的时候要注意心境的变化•自动想法与提建议的区别注意:可以让他选择自动想法、找不到自动思维的时候可以尝试找引发情感变化的特殊意义•练习寻找自己的自动思维检验自动想法•可测试的假设:“科学的态度”•支持VS否定清单•设计实验验证•根据经历质疑或者询问揭示逻辑错误•重新归因&更严格的要求(不公平的起跑线)•产生选择:一起寻找其他的解决办法注意:精确的使用词汇,更操作化•练习驳斥刚才的自动想法行为技术•在治疗的早期是治疗的中心•自我活动计划表–控制感和快乐的练习•打分、逐级任务–认知排练•想象–自我独立训练–角色扮演•治疗中、家庭作业、排练新行为、角色互换–转移技术•减少痛苦获得对情感反应的控制感自助家庭作业任务•要求–个性化、与会谈内容直接相关–相互衔接、专业–一式两份•典型的家庭作业:读书或文章•困难–没完成或没信心–不能完全理解–患者相信自己天生的做事情没条理–严重的抑郁病人–害怕不能完成任务或不能完全做到–认为自己的问题很复杂不能通过家庭作业得到解决–不喜欢被安排作业–不做作业也能容易地获得改善特殊的问题•治疗关系的困难–把问题呈现给来访者–收集证据–调整自己以适应病人个人的特殊需求•对进展不满意–不切实际的期望–病人的无望感–治疗技术没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