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屯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具有以下最基本的特征: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任何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传染病能够在宿主之间直接或通过媒介物相互传播,即具有传染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发生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疫源地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特点。人群感染后可以产生免疫。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发育、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和多种途径传播。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水或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血液、体液、血制品医源性传播围生期传播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接种疫苗可以降低人群易感性。学校易发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甲肝/戊肝•学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学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发热(腋下≥临床表现:发热(腋下≥38℃38℃)伴有头痛、)伴有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等症状。•潜伏期:潜伏期:1-71-7天,(天,(1-31-3天多见)天多见)•传染期:成人病后传染期:成人病后3-53-5天,幼儿可达天,幼儿可达77天天。。•隔离期:体温正常,同时症状消失后隔离期:体温正常,同时症状消失后22天。天。麻疹麻疹麻疹麻疹•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发热(发热(38℃38℃或更高);或更高);伴有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眼伴有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眼结合膜炎;病程第结合膜炎;病程第22~~33日在口腔粘日在口腔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Koplik氏斑);氏斑);•潜伏期:潜伏期:6-216-21天,平均天,平均1010天左右。天左右。•麻疹传染期:出疹前后麻疹传染期:出疹前后44天。天。•隔离时间:病人需要隔离到出疹后隔离时间:病人需要隔离到出疹后44天。天。麻疹麻疹•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11.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早发现、早诊断.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2.切断传播途径:采用日晒、石炭酸及来.切断传播途径:采用日晒、石炭酸及来苏儿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于病室要经常苏儿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于病室要经常湿式清扫和通风,进行终末消毒。湿式清扫和通风,进行终末消毒。•33.保护易感者:采取个人防护,尽可能早.保护易感者:采取个人防护,尽可能早地应急接种。地应急接种。风疹风疹风疹风疹•风疹的潜伏期约为风疹的潜伏期约为1414~~2121天,临床天,临床表现为发热表现为发热1-21-2天后,全身皮肤出现淡红天后,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色充血性斑丘疹。•潜伏期:潜伏期:14-2114-21天,平均天,平均1818天。天。•传染期:出疹前传染期:出疹前77天至后天至后44天。天。•隔离时间:病人出疹次日起计隔离时间:病人出疹次日起计77天。天。风疹风疹•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⑴⑴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有:应做到早发现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有: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⑵⑵切断传播途径有:采用日晒、石炭酸及切断传播途径有:采用日晒、石炭酸及来苏儿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于病室要经来苏儿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于病室要经常湿式清扫和通风,进行终末消毒。常湿式清扫和通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