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措施VIP免费

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措施_第1页
1/71
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措施_第2页
2/71
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措施_第3页
3/71
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1、危险因素1、1机械性因素•最常见为针刺伤,其次为刀片伤、玻璃伤等锐器伤。•有报道,临床护士针刺伤率高达80.6%,其中74.5%为被污染针头所刺伤。•已经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并且针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针刺伤的感染几率是10-33%);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3%;•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几率为1.8%•1、2、物理性因素•1.2.1负重、搬、抬病人等常规护理工作也是导致护士腰背痛的危险因素。•1.2.2无防护接触放射线及电离辐射。•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物质(紫外线、臭氧等)大多对人体有害的。•1.2.3噪声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主要噪声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声、物品移动的声音等。•1.3化学性因素:•1.3.1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和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士是直接接触者。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尿液中——可以检测出环磷酰胺且药物持续5d以上才能消失。•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可使护士:•免疫力下降造成流产、胎儿畸形、白细胞减少、而且有致癌、致突变的危险。•1.3.2化学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1.3.3麻醉废气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同时对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字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产生影响。•1.4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据研究:•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有:尿、大便、汗、泪、母乳。•粘膜(如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暴露于含HBV血液、体液,感染HBV比率为10%~33%,若HbsAg(+)HbeAg(+)感染率更高;•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危险性。•1.5心理因素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因素引起与职业有关的疾病另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以上种种情况使护士长期处于多种心情的交集之中1.6工作环境的因素:•护士长期处于危重病人的包围中•生活不规律、工作负荷重、病室内空气不新鲜、病室内异味•正性的工作环境•护士工作环境中的可变因素•组织环境因素与护士个人因素交互作用2职业损伤的防护对策•2.1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管理者要从决策上重视安全防护•医务人员进入临床之前由医院感染科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在进入临床前掌握洗手的方法、目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请相关上级部门出台保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管理办法及法规•各单位管理层领导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对护士的人性化关怀。2.2机械性损伤的防护措施•橇瓶盖要用正确的方法•所有锐器的处理•正确处理针头•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剪割针器,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要将锐利面面对着他人;•手术刀片不可直接用手装卸;•执行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国外有研究显示:•在最具有职业危险的相关科室护士中,分娩室护士被排在了前面。•其次是手术室护士•医生主要是外科医师和妇产科医生•发生针刺伤时处理•被暴露的粘膜的处理•伤后48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小时内抽血检测,注射相应的药物,建立追踪档案,行相应处理。•在最初6~12周内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用避孕套。•2.3.避免物理性损伤•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避免噪音损害•接触放射线时•激光手术时•进行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时2.4.避免化学性损伤•熟悉每种消毒剂的性质•加强麻醉废气排污设备•配制、输入化疗药物时遵守操作规程。•药物发生外溅后处理2.5.避免生物性损伤•强化洗手戴口罩等基本防护措施•美国护士的普及性预防措施,它包括:皂液器•(1)洗手•(2)个人防护用物•(3)戴手套•(4)其它防护用品包括眼罩、面罩、帽子、隔离衣、鞋套防毒面具医用颗粒物防护及外科口罩一次性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措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