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芝Ganoderma——有治疗作用的一种真菌的回顾灵芝是担子菌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用于医学治疗,尤其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灵芝最常用的名字包括Lingzhi,Munnertake,Sachitake,Reishi和Youngzhi.本文通过例举最常见的种和最典型的化合物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回顾。灵芝的生物活性方面的报道比较多,结构方面的信息相对而言少一些。其提取物主要包括多糖和萜类,许多物质对当代主要的病都有作用,它们的作用范围很广,从抗癌到消除胆囊肿。然而,这些报道没有系统地利用纯的化合物进行令人信服的论证。下一步任务就是生产一些有用的药物,但批量生产可能是个瓶颈。背景灵芝含有大量新奇的“真菌化合物”。虽然没被重视,但它在自然界木质素的分解过程中的确贯穿始终。图1是一个典型的灵芝子实体,仅从形态学来看有点像树舌灵芝。这种真菌当做药物使用已经上千年,特别是在中国(公元前100年就有记载了),他们把它称作Lingzhi。在日本则称为Munnertake,Sachitake和Reishi,在韩国被称作Youngzhi。然而,这个种或其它任何别的种的名字是否始终代表相同的物种,一直是个问题。灵芝的分类情况很不清晰,因为种和属的概念混淆不清。举例来说,相似的真菌在层孔菌,多孔菌和Tomophagus都存在。“Lingzhi”是对中国产的灵芝子实体的称呼。然而,文献中提到一些名字对鉴定等工作造成困难(HuieandDi,2004)。“Lingzhi”这个词还是有人推崇的。灵芝确实含有生物活性成分(比如三萜和多糖),它们对许多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这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癌症和爱滋病。这些生物医学实践主要在中国,韩国,日本和美国开展。很奇怪其它国家没有进行。“Lingzhi”产品的研究,质量保证和控制取决于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HuieandDi,2004)。迫切需要一个权威的分类法来界定某种灵芝真正代表什么。另外,关于活性产物生理学的研究也很必要。“Lingzhi”有关的生物制剂被广泛用作保健品和“草本”药材。当然,这种真菌并不是草本(它们属植物),如此随意地叫它“Lingzhi”容易造成混淆。菌种保藏没什么商业价值,且极其耗钱。在网上搜索到更多的组织卖灵芝相关产品。比如,美国某公司有个网站(http://www.fungi.com/)里面提到许多具有医药性能的灵芝产品。如上所述,有些问题有待证实:什么是灵芝?它和Fomes,Polyporus,Tomophagus等有什么关系?不是拉丁文的那些名字代表什么?如Lingzhi,Songshanlingzhi,Reishi。保存在菌种保藏室的灵芝标本获得统一认证没有?这些凭证对其它标本适用吗(Paterson,2005)?这些晦涩难懂的信息有多少价值?曾经发生过仅用一个标本来进行种的鉴定(Dietal.,2003)的情况,但这对那些没获得标本的变种是无法进行鉴定的。例如,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的灵芝,就是从上文提到的一些组织获得的(Ziegenbeinetal.,2006)。这些私人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应用了科学鉴定?菌种保藏也存在相同的问题:不管是公共机构还是私人企业,都没有注册,保存和鉴定的程序:中国保藏的菌种极有可能与美国的不适用同一标准。“Lingzhi”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三萜和多糖。很奇怪其它种类的内源次级代谢物尚未发现。比如多酮途径和莽草酸途径就没有其它种类的代谢产物的存在。灵芝能从寄主身上转化一些化合物,但脱离寄主后其自身却不能产生。比如木质素衍生的化合物,因为在白腐菌中存在以下代谢途径:木质素→酚类→二氧化碳+水+能量(Leonowiczetal.,1999)。“Lingzhi”这个词应该避免出现在科技文献中(cf.HuieandDi,2004),因为它不够准确,应该使用拉丁文。作为折衷的办法,笔者建议加引号。“Lingzhi”已被用作治疗:偏头痛,高血压,关节炎,支气管炎,气喘,厌食症,胃炎,痔疮,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肾炎,痛经,便秘,红斑狼疮,肝炎和心血管疾病。据报道,“Lingzhi”有以下功效:(a)抗癌(包括白血病),(b)抗衰老和(c)抗菌,抗病毒(包括HIV)。近来有研究表明,“Lingzhi”提取物中存在刺激神经组织的化合物,能调节神经元的分化并对鼠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HuieandDi,2004)。如上所述,灵芝不是草本植物:它是一类复杂的真菌,人类几个世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