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与营养代谢第一节体液代谢与酸碱平衡内容提示概念体液的正常分布体液平衡概念体液:人体内的液体(bodywater)由水和溶解在水中的电解质及有机物组成。正常成年男性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女性占55%概念正常体液的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是机体正常代谢和各器官功能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内容提示概念体液的正常分布体液平衡体液的正常分布功能性细胞外液组织液细胞外液(Na+)(15%)(20%)无功能性细胞外液(1-2%)血浆(5%)细胞内液(K+)——主要存在与骨骼肌中(40%男)(35%女)体液的正常分布功能性细胞外液:能与血管内的液体及细胞内液进行交换以维持体液平衡,这部分组织液称功能性细胞外液。体液的正常分布无功能性细胞外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及结缔组织液中的水虽有各自的功能,但不直接参与体液的交换,与维持体液平衡作用不大,称为无功性能细胞外液。体液的正常分布水的生理功能调节体温作为溶剂运输作用润滑作用内容提示概念体液的正常分布体液平衡体液平衡机体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保持着体液的含量、分布和组成等方面的动态平衡,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称体液平衡。体液平衡体液平衡包括①水平衡②电解质平衡③渗透压平衡④酸碱平衡体液平衡(一)水平衡正常成人24小时的出入量为2000-2500ml体液平衡入量饮水1000-1500ml食物含水700ml内生水300ml出量呼吸带出水350ml皮肤蒸发500ml尿液1000-1500ml粪便带出150ml内生水:又称代谢水,是指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氧化到最终生成的水.体液平衡(一)水平衡水平衡的一般规律: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体液平衡(二)渗透压渗透压:溶质在水中所产生的吸水能力。其高低与溶质、离子或分子的数目多少成正比,而与粒子的电荷或颗粒大小无关。晶体渗透压:电解质形成的渗透压称晶体渗透压。它对维持体液容量,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二、体液平衡胶体渗透压:以血浆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它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体液平衡体液平衡(三)电解质细胞内液:K+、磷酸根、蛋白质细胞外液:Na+、CI-、HCO3-体液中的阴阳离子的正、负总电荷数相等而保持电中性。二、体液平衡电解质的功能维持体液的晶体渗透压、水分恒定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参与新陈代谢,是一系列酶的激活剂或辅助因子构成组织的成分。体液平衡(四)酸碱平衡人体代谢过程中既产生酸也产生碱,H离子浓度经常发生变化,机体通过体液缓冲系统、肺的呼出和肾的调节作用,保持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和代谢功能。体液平衡(四)酸碱平衡血液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排泄和组织细胞的缓冲池作用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起重要作用。酸碱平衡维持PH体液缓冲肾脏排泄呼吸HCO3-/H2CO3CO2排出Na+-H+交换尿的酸化NH4排出HCO3-重吸收体液平衡(五)体液及渗透压的调节维持渗透压1神经调节缺水或输盐过多→渗透压↑→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口渴、饮水↑→维持正常渗透压体液平衡体液及渗透压的调节维持渗透压2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失水→渗透压↑→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素↑→远曲小管再吸收↑→维持正常渗透压体液平衡体液及渗透压的调节维持血容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刺激肾小球远曲小管致密斑交感神经兴奋压力感受器↓Na感受器↓肾小球旁细胞肾素增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小动脉收缩↓肾上腺皮质网状带、醛固酮分泌增加↓远曲小管排K、H保Na、NaCl,水再吸收,↓维持正常血容量和血压体液平衡血浆渗透压出现±2%的变化,刺激下丘脑-垂体后叶-ADH系统;失水达4%时,刺激肾素-醛固酮系统。一般是先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ADH系统,维持正常渗透压,继而通过肾素-醛固酮恢复和维持血容量。体液平衡当血容量锐减,又有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时,机体以肾素-醛固酮作用为主。第二节体液代谢失调概念体内水电解质因疾病、创伤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