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外科学熊海科12/26/20242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通过调节DNA修复、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血管生成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在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2/26/20243•食管癌是中国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54.12/26/20244•食管癌是有多基因变异、多通道调节、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鳞癌是中国食管癌的主要类型。传统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尚不能令人满意,目前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癌基因、抑癌基因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病因•食道癌在我国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地区相当集中。其发病率在河北、河南、江苏、山西、陕西、安徽、湖北、四川、福建等省在各种肿瘤中高居首位,其中河南省病死率最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长期吸烟和饮烈性酒,长期吃热烫食物,食物过硬而咀嚼不细等。•2、致癌物质:像亚硝胺类化合物、霉菌等。3、遗传因素。食管癌具有比较显著的家庭聚集现象,高发地区连续三代或三代以上出现食管癌患者的家庭屡见不鲜。•4、癌前病变及其他疾病因素如慢性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粘膜损伤、、食管憩室、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等。•5、营养和微量元素膳食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及必需脂肪酸,可以使食管粘膜增生、间变,进一步可引起癌变。国外以东南亚,智利,巴西,南非等地为高发区。北美,欧洲、大洋洲发病率较低。我国发病率最高为河南省,此外,江苏、山西、河北、福建、陕西、安徽、湖北、山东、广东均为高发区。临床表现•食管癌的早期症状•1.咽下梗噎感。•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晚期症状•1进行性咽下困难•2.食物反应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3.其他症状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命性出血。并发食管-气管或食管-支气管瘘或癌肿位于食管上段时,吞咽液体时常可产生颈交感神经麻痹征群。病理•食管癌的病变部位,我国各地报告不一,但均以中段最多(52.69%~63.33%),下段次之(24.95%~38.92%),上段最少(2.80%~14.10%)。在我院622例中,中段者占68.90%,下段者占26.40%,上段者占4.70%。•组织学分型(1)鳞状细胞癌:最多见。(2)腺癌:较少见,又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3)未分化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12/26/202410鳞状细胞癌Ⅰ级鳞状细胞癌Ⅱ级中分化管状腺癌低分化管状腺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早期食管癌X线征象:病变区粘膜皱襞增粗、迂曲、紊乱和中断,在中断的粘膜皱襞病灶中可出现小充盈缺损,直径0.5cm—2.0cm。食管壁局限柔软度或舒张度减低,背脊通过减慢或出现痉挛现象早期食管癌中晚期食管癌X线征象•髓质型:管腔不规则狭窄,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蕈伞型:突入腔内的结节样充盈缺损,肿物可有龛影,粘膜破坏•溃疡型:一侧管壁龛影,粘膜破坏,管腔狭窄不明显•缩窄型:中心性狭窄,僵硬,粘膜破坏不明显,上方食管扩张存钡•粘膜下型:管腔内有较大充盈缺损,管腔略扩张食管癌CT征象有意义的阳性体征•气管、支气管可能侵犯:CT见气管、支气管受挤移位,其后壁受压凸向管腔,与食管之间的脂肪层消失不可辨认•心包与主动脉可能受侵:心包及主动脉于病变食管壁间的脂肪平面消失而肿瘤部位上下端之脂肪层面尚存在时,或食管病变与主动脉圆周交接之角≥90°•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肿大淋巴结直径>1cm•肝转移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高发区进行大面积普查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总的阳性检出率为90%左右治疗•食管癌早期的治疗应该是应该采用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