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依据指南合理使用ARB,防治心衰心力衰竭定义及分期心衰机制及治疗模式的转变总结定义分期定义分期心衰AB期治疗(早期预防)心衰C期治疗LVEF降低LVEF正常心衰D期(晚期)治疗心衰住院治疗(指南新增内容)心衰AB期治疗(早期预防)心衰C期治疗LVEF降低LVEF正常心衰D期(晚期)治疗心衰住院治疗(指南新增内容)什么是心力衰竭?定义心力衰竭并非易事。与“贫血”或“肾功能衰竭”一样,心力衰竭也是一种综合征,存在许多病因。大多数定义强调了心脏的泵功能,但心力衰竭并不仅仅是泵功能受损。心力衰竭伴分子异常,导致能量代谢改变、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细胞脱落、心肌重构及其他许多异常情况。心力衰竭有多种类型(右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等),并非单一性疾病。HuntSA,etal.Circulation.2009;119(14):e391-479.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定义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结构性心脏病可损害心脏功能,使静脉压增高心力衰竭是一种症状性疾病通常出现心律失常、骨骼肌萎缩、组织充血、水钠潴留、贫血和组织充血,尤其是在疾病后期心力衰竭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疾病心力衰竭的死亡率较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HuntSA,etal.Circulation.2009;119(14):e391-479.2009ACCF/AHA心衰分期A期存在心衰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但尚无结构性心脏病;无心衰症状HuntSA,etal.Circulation.2009;119(14):e391-479.B期存在结构性心脏病变(即左室肥厚、射血分数降低、左室扩张),但仍无心衰症状C期存在结构性心脏病,并且有心力衰竭的症状D期需要采取特殊治疗(如LVAD、心脏移植等)的重症心力衰竭0.2%11.8%34%22%DDCCBBAA顽固性既往、目前有心衰症状结构性心脏病LVH、MI、LVEF降低、心腔扩大、心脏瓣膜病高危患者AmmarKA,etal.Circulation2007;115(12):1563-70.HuntSA,etal.Circulation.2009;119(14):e391-479.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病史、心脏毒性药物各期心衰的患病情况2029例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年龄≥45岁,中位随访5.5年0.2%11.8%34%22%DDCCBBAA顽固性既往、目前有心衰症状结构性心脏病LVH、MI、LVEF降低、心腔扩大、心脏瓣膜病高危患者AmmarKA,etal.Circulation2007;115(12):1563-70.HuntSA,etal.Circulation.2009;119(14):e391-479.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病史、心脏毒性药物各期心衰的患病情况2029例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年龄≥45岁,中位随访5.5年各期心衰患者的预后情况1.00.80.60.40.20.0生存率生存期(年)123456780ABC1C2DLog-rankp<0.0001AmmarKA,etal.Circulation2007;115(12):1563-70.2029例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年龄≥45岁,共随访11210患者年,中位随访5.5年内容提要依据指南合理使用ARB,防治心衰心力衰竭定义及分期心衰机制及治疗模式的转变总结定义分期定义分期心衰AB期治疗(早期预防)心衰C期治疗LVEF降低LVEF正常心衰D期(晚期)治疗心衰住院治疗(指南新增内容)心衰AB期治疗(早期预防)心衰C期治疗LVEF降低LVEF正常心衰D期(晚期)治疗心衰住院治疗(指南新增内容)血流动力学模型神经内分泌模型1950s-1960s1980s-2009心衰治疗模式的转变收缩力下降和泵功能障碍治疗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促进心肌收缩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减轻心脏负荷常规药物利尿剂洋地黄心肌进行性重构、心功能受损治疗:使用神经内分泌阻滞剂预防病情进展:ACE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受体阻滞剂、ARB常规药物利尿剂洋地黄新兴治疗双室起搏(CRT)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室辅助装置(LVAD)、各种泵HuntSA,etal.Circulation.2009;119(14):e391-479.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激活(NE、AngⅡ、醛固酮、加压素、内皮素)长期、慢性激活因此,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渡激活(包括RAS激活)是防治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恶性循环短期维持循环及重要器官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