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修辞高频知识点模拟试题小升初语文修辞高频知识点模拟试题一、把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1.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2.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场跑,捉几回迷藏。()4.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5.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6.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7.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8.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9.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10.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1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3.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14.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15.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思路解析: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考查修辞手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而不是单纯考查概念。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等。名师解析:1.拟人修辞是指把事物当作人一样来写,赋予事物人的动作和感情。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本句“挥动手掌”、“招呼”、“欢迎”等人类才有的动作,用来修饰荠菜,显然是拟人的修辞手法。2.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本题中“好事做了一火车”着意夸大雷锋好事做得多,因此是夸张的修辞手法。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本句中“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场跑,捉几回迷藏”运用了3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句式,因此是排比的修辞手法。4.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换言之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本句中“仿佛”属于喻词,将“醉人的绿”比喻成“极大的荷叶铺着”。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读者或听者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本题中用含“不”的疑问句反问别人已经知道的结果,即“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一定会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因此原句是反问句。6.拟人。睡觉、起床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动作,在这里用来修饰蒲公英,很显然是拟人。7.夸张。风能把女人吹走,极力说明女人身子单薄,因此是夸张。8.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本题现提出问题“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然后紧跟“原来”一词阐述问题的原因:“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句中有问有答,因此是设问。9.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本句中前后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因此是对偶。10.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本句中用“红领巾”借代学生,学生是本体,红领巾是借体。11.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中前后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因此是对偶。12.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读者或听者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本句只问不答,用“难道”一词反问,说明“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的”是真理。13.拟人。眨眼睛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