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仁和水厂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评乙字第2004号二〇〇九年六月余杭区仁和水厂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1-1项目概况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浙发改投资[2009]215号“省发改委关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水厂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意余杭区水务公司在余杭区仁和镇实施余杭区仁和水厂供水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近期20万立方米/日,远期40万立方米/日。建设内容包括:东苕溪取水工程(取水规模40万立方米/日)、仁和水厂及水厂清水管道工程等;该项目用地面积15.1823公顷。2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2.1生产工艺考虑到供水水质的安全性和水厂净水工艺的适当超前性,仁和水厂采用的工艺流程见下图。2.2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三废”污染物产生量及排放量情况见表1。净水工艺流程示意图东苕溪取水泵房接触氧化池反应、沉淀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清水池送水泵房城镇管网均质砂滤池混凝剂、强化助凝剂加氯、加氨补加氯、加碱臭氧季节投加预氧化剂、粉碳**余杭区仁和水厂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2-表1“三废”污染物产生量及排放量汇总表类别序号污染源名称主要污染组分产生量排放量排放去向废水1排泥水SS3500mg/L8268m3/d(301.78万t/a)554m3/d(20.22万t/a)部分排泥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2滤池反冲洗水SS,每天冲洗3717m3/d(135.67万t/a)0回用3生活废水CODCr6.0m3/d(2190t/a)0污水处理厂废气1氯/0.11t/a0.11t/a大气2氨/0.12t/a0.12t/a大气3臭氧/0.05t/a0.05t/a大气固废1砂滤池废滤料(炭砂滤池)石英砂、砾石、泥沙1050m3/a1050m3/a铺路2干化污泥/82.1t/d(29967t/a)82.1t/d(29967t/a)填埋3生活垃圾办公、厨房垃圾13.1t/a13.1t/a环卫部门清运4实验室废液废酸、废碱0.45t/a0.45t/a作为危险固废,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噪声1水泵等噪声92~98dB/3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该项目的东苕溪取水口拟建址位于东苕溪东岸,杭宁高速公路下游1.8km处;仁和水厂拟建址位于余杭区范家漾与葛墩漾之间,田头村南面。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该项目拟建址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见表2。表2主要敏感点分布情况序号保护目标敏感点位置距离(m)敏感程度1东苕溪取水口杭宁高速公路下游1.8km处/敏感2永胜村取水口东侧800一般3田头村净水厂北侧37~240一般4张家墩净水厂西北侧300~700一般5西村坝净水厂东南侧140~600一般4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4.1水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废水。该项目产生的生活废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网,不排入附近地表水体。本工程考虑到滤池反冲洗废水水质较好,适宜回用,因此将上述废水收集于新建的回用池中,经泵提升至预臭氧接触池前进入生产系统回用,不外排。经污泥干化处理后产生余杭区仁和水厂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3-的排泥水部分回用,部分外排;需排放的沉淀池排泥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排入附近地表水体。4.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结果,正常工况下,在全部稳定度和气象组合条件下,氯气、氨气和臭氧无组织排放时的最大落地浓度均达到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该项目加氨、加氯车间以及臭氧发生车间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4.3声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结果,该项目投入使用后设备运行噪声对各厂界的噪声贡献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4.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该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砂滤池废滤料、干化污泥和生活垃圾。干化污泥进行外运综合利用或填埋;炭砂滤池废滤料可作为铺路等用途;实验室废液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员工生活委托市政环卫部门的定期清运。上述固废经合理处置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5对策措施5.1水污染防治措施①根据饮用水源保护的有关要求,做好水厂取水口的保护措施。②砂滤池产生的反冲洗废水,进入回用水池,重新作为原水利用。③水厂的生活污水中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汇同其他生活废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排放废水要求达到《污水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