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无意义的。因为素描的目的,不光是练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人说:“素描练习也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这话虽然说得有点片面,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的十分重要。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是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彩色,画出了客观对象真实地存在的一面。这就是我们画素描常用的技法。素描的定义素描是用单色表现物体造型关系的艺术学科。素描要深入表现物体的本质,对其结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并加以艺术的概括素描分为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调子素描用“三大面”“五级调子”明暗法表示结构。结构素描用线表示结构。素描按其功用,一般分为创作性素描和习作性素描。前者以素描方式进行创作并包括为各种美术创作所作的素描稿、素材速写等;后者,也称研究性素描,是指基本训练性的素描写生、临摹及速写练习。素描训练,主要为练就一双艺术家的眼、艺术家的手,建立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整体的看对象,处处从大体着眼的习惯,学会从客观对象上捕捉感受的能力;为将自己的感受升华为形体特征表现,学会运用线条、明暗、构图、透视等等多种表现因素和手段。素描的“三大面”、“五级调子”(参见教学挂图)亮部、是物体受光线直射的地方,受光量大,调子淡。亮部受光的焦点叫“高光”,只有在比较光滑的物体上才会出现,同时由于它的面积较小,就不列入基本调子。中间调子,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它呈现出较为清晰鲜明的特点,调子变化复杂而微妙。半明部与亮部、暗面结合在一起,统称为“三大面”,是概括的表现立体感的方法。明暗交界线、明部与暗部的分水岭,两者既密切联系,又严格分开。属于暗部的最前沿,是一个比较狭窄的面和较深的调子。由于它受到的环境光很弱,又与受光部接近,对比较强,因之给人的感觉调子最深。反光、它是侧面环境光影响的结果,画好反光部有助于立体感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反光部的调子比半明部的调子弱得多。投影、是物体的遮光部分,物体阻挡正面光源而产生的。投影在物体的边缘,不是在物体形体转折的边缘。画好投影有助于物象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表现。在物体固有色相同的情况下,投影的调子较深,投影的界沿也较清楚,渐远渐淡,界沿也渐模糊。绘画透视与名词(参见教学挂图)绘画透视透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picere,意译为看透、细心的观察。眼睛所见物象落在透明平面上的一种物理现象,是观察景物和在平面的画幅上表现立体与空间的直接和基本方法,有助于准确的描绘出物体的远近、高低、大小等关系。根据物体存在的位置特征,透视可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根据物象的形状和性质的不同,又有曲线透视、圆透视、阴影透视、反影透视和人物透视。中国画的画面上往往有好几个视觉中心点,这叫散点透视。而西洋画中使用的透视,即我们现通称的“绘画透视学”中的透视,有称为焦点透视,也就是在固定视点、视域、视距情况下的透视。平行透视当视点(即眼睛)一定时,凡正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画面平行,反映在正方体上的种种透视现象与规律,都叫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当视点一定时,凡正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画面成角度时,反映在正方体上的种种透视现象与规律,都叫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当视点一定时,凡正方体有一个面既与透明画面成角,又与地面成角,这时反映在正方体上(尤其是倾斜面上)的透视现象与规律,就叫倾斜透视。阴影透视(即倒影透视)。倒影透视通常与实景透视存在垂直、等距、反向、对应的关系。线透视。①、指表现物体轮廓线消退变化的绘图法则。是一般透视中的点、线面、体透视画法的称谓。它不包括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的规律。②、指纯几何图形透视法则。不包括绘画透视中的空间、深度,由近及远的消退、缩小等概念,单指画出立体人物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