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一、自由放任——经济大危机1.表现:政府基本不干预经济,企业和国家间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2.影响(1)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和科技的发展,适应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加快了西方对外殖民扩张,导致东西方世界贫富差距加大;到帝国主义阶段后,不适应性日益明显。二、由自由放任向政府干预的过渡——胡佛的有限干预1.措施: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政策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干预”经济的措施主要有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鼓励企业投资,提高关税,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企业、农场、各州发放贷款),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等,但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坚决避免“极权主义”。2.影响:没能缓解经济危机;一定程度上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三、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罗斯福新政1.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农业生产;实行以工代赈、社会救济;等等。2.影响(1)使资本主义世界逐渐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威胁,进入政府干预经济时代。(2)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罗斯福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新政和外交新政(1)政治体制新政①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②作用: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得以实现。(2)外交新政①措施: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②作用:美国与苏联建交,既有抵制德、日、意法西斯的考虑,又有向苏联出售农产品的考虑。美国对拉美地区实行“睦邻外交”,既有防止法西斯势力渗入和影响拉美的目的,又有更好控制拉美地区这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品输出和投资市场的目的。美国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全速开动军事工业和相关民用工业,既可达到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目的,又可达到彻底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目的。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220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真题典例】1.命题点:经济危机的影响(2019·高考海南卷)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