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势电势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电势差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理解电势差与零点电势面位置的选取无关,熟练应用其概念及定义式进行相关的计算。2、理解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物理量,知道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势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知道在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的变化.3、知道电势能,知道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能力目标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类比、概括讲述新知识,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加工,对新旧知识的类比、概括,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教学建议在本节内容中,涉及到电势的讲解,与前面所学的重力势能有相似的规律和原理,因此讲解时可以采取类比、概括这一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材中首先导出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对比重力做功引起势能的变化,得到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的概念,并指出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在讲解中,知识点上需要明确的是:(1)除了需要说明电势的单位以及标量性,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与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无关,与电荷的多少无关;而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产生电场的源电荷有关,与该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2)关于电势的讲解:一是需要注意的是零电势的选取(理论上以距离电场无限远处为零电势,实际上以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二是电势沿着电场线的方向逐渐降低。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电势差的概念以及定义式的应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2、本节的难点是电势差的定义以及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关于讲解——整体思路的建议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引入重力场的有关概念进行类比,以增强知识的可感知性,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中不仅要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同时要加强学生从不同的知识角度——能的角度、功能关系的角度学习本节知识,从一个更高的全面的基准点对已学知识进行综合,加强学生自身知识的再更新能力,这也是教师急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复习引入前几节课已经研究了电场力的性质,知道了放入电场中的电荷都受到里的作用,并且引入了电场强度来描述电场,物理知识一般都是从力和功能关系两个角度来研究,电场也不例外。今天就从功能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电场。首先,我们先复习一下有关功的知识以及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1、重力做功只与位置有关、与经过的路径无关;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同样,我们还研究过其它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那么电场力做功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又是怎样来研究呢?新课教学一.电势差例题:在电场强度为的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上有、两点,将一个带电量为的正的点电荷放在点,求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从运动到电场力做的功。(1)(2)(3)设疑:以上数据有什么特点?总结: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仅与电荷运动的起末位置有关。此结论不仅适用于匀强电场而且适用于任何电场(在高中阶段不做具体证明)。拓展:如果加倍,也加倍,可得出与成正比。总结:电场力做功与成正比,也就是说和两点之间的路径、电荷量无关,只与电场自身性质有关,我们把称为两点的电势差。电场力所做的功可以是正值或负值,所以两点间的电势差也可以是正值或负值.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叫做两点间的电势差,用表示,是标量。的绝对值也称为两点的电压。2.公式:3.在数值上的含义: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运动到电场力做的功。4.单位:当电量为时在某两点间做功为,则这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5.不管电场如何分布,电场力是恒力还是变力,都可应用计算。对比:重力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位置移动到位置,移动过程中重力做功为可得出:,可以看出是与物体无关,只与、两点位置有关的物理量,我们称之为高度差。电场:物体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位置移动到位置,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可得出:,可以看出是与物体无关,只与、两点位置有关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