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灯》冰心课程名称《小橘灯》冰心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疏通字词,揣摩修饰词语对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作用,训练学生的辨析能力。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及作者思路3、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以及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4、学习小姑娘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认识反对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5、学习复述课文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及作者思路2、理解小橘灯与小姑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文章以“小橘灯”为标题的含义。3、理解修饰词语的表达作用,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4、学习复述课文。教学内容一、导入:1、当我从挂着鲜黄的桔子的桔树下走过,当我从摆着颗颗金桔的水果摊旁走过,当每年三十晚上看见孩子们提着的灯笼时,我都会想起一样东西——小橘灯,它精致而美丽,它是聪慧、乐观和勇敢的化身。它教会我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以微笑面对生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冰心奶奶写的《小橘灯》,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个镇定、勇敢、乐观、懂事的小姑娘。2、拿出自制的小橘灯,向学生展示,以引起学生的兴趣。3、请同学们预习一下课文,把一些生词、生字标注出来,把握一下文章大意。二、作者作品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说集《超人民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冰心早期作品的三大主题是“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这就是冰心所坚持和提倡的“爱的哲学”。写于解放后(1957年)的《小橘灯》一文,既承继了早期作品的特点,又表现了冰心对旧中国的控诉,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这使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满活力的精神力量。三、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把握文章大意教学内容先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把不认识的字词标注下来,再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四、分析课文(一)、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本文按时间的推移分段。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写初遇小姑娘,记叙小姑娘打电话为妈妈请医生的过程。第二部分:从“我又回到里屋去”到“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写探望小姑娘母女的经过。侧重表现小姑娘的乐观精神。第三部分:从“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到完。交代小姑娘父亲的情况及作者对小橘灯的思念。(二)、理清思路。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课文写“我”访友未遇而碰到小姑娘的故事。请同学们以“我”的行动为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1.“我”去看朋友——故事的起因。2“等着”朋友①看见小姑娘——故事的发生。②探望小姑娘生病的妈妈——故事的发展。③辞别小姑娘——故事的高潮。3.见到朋友,补叙小姑娘一家的情况——故事的结束。4怀念小姑娘——故事的尾声。第二、请同学们按照“小姑娘做什么”的问题,整理文章写人的思路。1.(小姑娘)打电话请大夫——一写其外貌神态。2.谈家境,掏橘瓤,制橘灯——写其言谈举止。3.赠橘灯,送客人,做手势——写其动作表情。第三、请同学们按“小橘灯怎么样”的问题,整理文章写物的思路。1.小姑娘制作、赠送小橘灯——小橘灯的来历(动作描写)。2.“我”提着小橘灯——小橘灯的作用、意义,“我”的感受。3.朋友见到小橘灯——小橘灯引起的疑问和联想。4“我”想起小橘灯——小橘灯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教学内(三)、再默读一遍课文,默读时眼前要再现故事片情节,再现小姑娘的举止动作、音容笑貌。Ⅰ、简析第一部分边圈点边解决如下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姑娘,表现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1)从外貌写,(指名让一个学生读)。“只有八九岁光景……一双草鞋。”这短短的几行字,写出了她的年龄、面容、衣着等,突出了她的幼小、瘦弱及家庭的贫穷。2)从语言写,找一排同学齐读语言描写。从小姑娘的言谈中看出,小小年纪,见生人不惊慌拘谨,对答如流。表现小姑娘勇敢镇定的性格。3)从动作写,(让学生找出动词)“挪动”“登上”“摘”“缩了回来”“爬下竹凳”“回头就走”(我问她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说完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等等。这一系列动作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