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的调整、四个现代化;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背景及八大召开的意义;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的错误出现的背景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具体史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整理归纳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左”的错误的表现及其特征,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左”的错误的影响、教训及历史启示”的讨论辨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和不易,认识或体悟“国家的经济建设要结合具体国情,重视客观经济规律”。二、教学要点1、重点: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地位;2、难点:社会主义建设中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左”的错误(背景、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或模式,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只是勾画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概的轮廓,而没有具体建设方案。在人类历史上,俄国首先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生: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新生的苏俄政权战胜困难,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师: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又是如何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用心爱心专心师: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后来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对如何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是如何思考的呢?学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师: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否有自己的思考?主要是学习借鉴哪国方法?生:没有,主要是学习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师:同学们可以看到建国之初,新中国的建设基本是照搬苏联。但是到1956年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开始决心走自己的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导入本课)1、中共八大(1)八大召开的背景:一方面,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另一方面,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揭露了苏联社会存在的矛盾和斯大林的错误(主要表现:权力高度集中到中央;个人崇拜,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农村政策错误等)。苏共二十大报告给毛泽东以很大震动,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毛泽东从1956年2月~4月做了大量系统的调查研究,在4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学生阅读材料三、四。通过阅读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已警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问题,开始独立思考、探索适合中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中共开始探索的标志,为中共八大召开做理论准备。(2)八大的内容: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在大会上,毛泽东致了《开幕词》,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会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并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大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的分析;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阅读材料五。分析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及主要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足够的理论准备,以及复杂国际国内因素,八大以后中国用心爱心专心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按照八大分析的方向发展,而是出现了严重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