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2)●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本章知识的网络结构2.重点内容归纳(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在加权平均数中,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3)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4)能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二)能力训练要求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3.初步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等能力.●教学重点1.本章知识的网络结构.2.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归纳教学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8.4A);第二张:例题(记作§8.4B);第三张:例题(记作§8.4C).●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师]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本章学了哪些内容?[生]1.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求法.2.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3.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求法.4.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本节课的任务就是对这些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Ⅱ.讲授新课1.网络结构图[师]刚才我们已总结了本章内容,那么这些内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请大家思考和交流.(给学生留时间让他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作一总结.首先我们由篮球比赛反映球队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队员的身高入手,引入了算术平均数,又有公司招聘人员需要从不同方面按比例决定成绩引入加权平均数,并讨论了他们的联系与区别,接着引入反映“平均水平”的另两个数据代表众数和中位数,还讨论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者各自的特征最后又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又回到了应用上面.刚才我们的讨论可以用网络结构图来表示.下面我们根据网络结构图,把主要知识点再回顾一下.2.知识点回顾(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生]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如某公司要招工,测试内容为数学、语文、外语三门文化课的综合成绩,满分都为100分,且这三门课分别按25%、25%、5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这样计算出的成绩为数学、语文、外语成绩的加权平均数.25%、25%、50%分别是数学、语文、外语三项测试成绩的权.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1、2、3、5、6这一组数中,3是中位数.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如3、2、3、5、3、4中3是众数.(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生]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但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特征.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注的一个量.它的可靠性较差,且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生]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加权平均数包含算术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相等时,就是算术平均数.如在P192例1中,若把三项测试项目的成绩求平均值,这时的平均成绩就是算术平均数,若三项测试项目成绩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这时的成绩为加权平均数,其中4、3、1就是权.(4)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生]因为计算器类型不同,所以计算程序可能不同,首先要探索出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然后进行求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