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学一、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1、《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周南·关雎》2、《诗经》的内容构成及特点(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言生动活泼,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著名篇章有《相鼠》、《伐檀》《硕鼠》等。(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绵》等。(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1)特点: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2)地位:①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二)楚辞(1)产生: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2)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②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3)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采用心爱心专心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贵族。他曾在楚国做官。建议楚怀王革新政治,遭到守旧贵族的谗言诽谤,被免官流放汉水之北。楚怀王死后.屈原又被流放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悲惯绝望,投汨罗江而死。传说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就在这一天划龙舟吃棕子,以纪念屈原。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或“诗”、“骚”并称;“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②组诗《九歌》、《九章》、《天问》等(三)汉赋1.赋的艺术特点: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2.西汉时期的赋(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枚乘的《七发》,开汉武帝时代长篇赋之先河。(2)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①艺术特征:气势恢弘、词藻华美,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鲁多彩。②主要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3.东汉时期的赋(1)主要赋作家:班固、张衡。(2)风格变化:东汉后期长篇赋渐少,各种抒情写物的短篇赋兴起,从而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四)唐诗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至今,我们还能见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