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学设计9河大版教材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学设计9河大版教材_第1页
1/6
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学设计9河大版教材_第2页
2/6
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学设计9河大版教材_第3页
3/6
河大版七年级下《桃花源记》教案9教学目标:一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掌握“皆”、“咸”、“具”、“俱”、“并”等副词,辨认“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文言词语。二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三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一本文为课内自读课文,内容易掌握,重点应放在词汇和朗读教学上。二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有目的地进行叙事的口头训练。三因本文为文言文,学生自学有难度,故安排两教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读“阅读提示”,导读课文一、二节。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指导学生读阅读提示的作者介绍部分。2.教师介绍课文。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对现实极为不满。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曾经写了《桃花源诗并序》。序中,他描绘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尚,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后人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这就是《桃花源记》。(板书课题、作者)二导读课文1.对照注释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2.(出示小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垂髫()要()俨然()邑人()阡陌()骥()怡然()3.教师概述文章大意,学生对照原文。4.散读课文后,讨论线索,各段段意。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板书。(1)线索:渔人的行踪(进出桃源)。(2)段意:第1段,渔人缘溪行,欲穷桃花林。第2段,舍船从口入,发现桃源景。第3段,应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第4段,既出说如此,不复得其路。5.导读第1段。(1)集体朗读。(或指名朗读)(2)讨论: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时间:晋太元中人物:渔人“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3)理解有关词语:“缘溪行”、“复前行”的“行”是什么意思?行:行船,划船行走。从下文“便舍船,从口入”,“既出,得其船”可证实“行”的解释。“鲜美”:鲜艳,美丽。(今义:新鲜、可口)“异之”:异,诧异;之,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6.导读第2段。(1)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章大意。(2)讨论: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教师点拨: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猜读课文:想象一下,当渔人来到桃源,桃源人将会有何反响?三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2.背诵全文。3.预习第3、4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一继续导读课文,理解文中主语省略现象;二学习范围副词“皆”、“咸”、“具”、“皆”、“并”等。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自读课文(散读)二试背课文三结合课后练习二、六,导读第3节。讨论:1.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要”通“邀”。反映了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咸、皆”,表示范围的副词。(结合练习六)皆:全,都。指人、事、物的全数。咸:全,都,一般指人的全数。俱:全,都。一般指两个以上的人同做一件事,在这个意义上,“俱”一般不写作“具”。具:全部,引申为详尽、详细。并:一起,一并。从类别上概括。2.桃源人为何“不复出”?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3.辨析“妻子”、“绝境”等词的古今义。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单指妻。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练习二)明确:因桃源不易被外人发现,加之桃源人“不复出”,“与外人间隔”,故叹惋的是秦朝以后的朝代变化。四导读第4、5节1.指名朗读、讲述句意。2.讨论:(1)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学设计9河大版教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