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课集备内容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2、能力目标: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3、德育目标: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二、教学重点:以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是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三、教学难点:以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是中共七大的召开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初中历史学习经验,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本具备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展示探究成果,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但是进行课中合作表演和合作讨论的能力还有待强。(二)百团大战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3、“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三)中共七大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完成83页“练一练”: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第17课内战烽火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能力目标: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3、德育目标: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二、教学重点:以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是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教学难点:以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是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要史实并透过历史现象探究内在原因。五、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重庆谈判1、学生观察88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2、但是,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这是为了什么?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4、“活动于探究”: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作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该不该亲自到重庆去谈判?5、事实是——毛泽东冒险去了,结果怎样?(二)转战陕北1、完成91页“练一练”:2、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3、这个历史事实说明什么道理?(三)挺进大别山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3、“动脑筋”: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