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3节《空气的“力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选用的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课: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模式4、说设计5、说板书6、说评价7、说开发一、说教材《空气的“力量”》属于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里面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模块里机械运动和力部分。新课标对这一节的要求是知道大气压强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八年级物理共11章,本节位于第八章,是在学习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七章力与运动的基础上而展开的。《空气的“力量”》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学习了压力、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等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气体的压强的。本节课是压强知识的延续,也是流体压强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一部分知识。本节课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从教材版面上可以发现编者的意图是由生活中的小实验引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大气压的值,最后又由物理回归生活学习大气压的应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二、说学情《空气的“力量”》这一节是在学习了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气体压强的,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吸盘、吸管的应用,对大气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概括能力等技能,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近两年的学习,已经能够在“自主合作分层达标”的课堂中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行为习惯。但由于大气压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所以对于大气压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在头脑中存在着有关大气压的错误概念,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和感悟。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如下困难: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尽管大气压比较抽象,相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定能克服困难,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基于教材的地位和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学情,我确定如下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能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3、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及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了解大气压的存在2、通过认识托里拆利实验过程知道大气压的大小即1个标准大气压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利用物理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重点:大气压的存在;1个标准大气压难点:托里拆利实验三、说模式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理念支撑下,为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自主合作、分层达标”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的教学模式,根据物理新授课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的特点,我将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问题引领,合作探究3、交流反馈,拓展延伸4、梳理提升,形成网络5、分层达标,评价激励本课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为:以小组合作为依托,使用同步学习导学,分层达标。下面我介绍下我校的小组建设情况,正如大家看到的我校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实行六人小组,颜色不同表示学生的层次不同,红色背景的为本组最优秀的学生,他们把需要帮助的黄色背景5、6号同学有效隔开,这样既有利学生的互动互助,又便于课堂的管理评价。四、说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利用冷水浇热瓶实验,引入新课。预设时间3分钟意图:设计这一小实验的意图在于使同学通过观察猜想到大气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体现从生活到物理课程理念。(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三)交流反馈,拓展延伸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交流反馈,拓展延伸两环节相互渗透,所以我将这两个环节设计在三学生活动中穿插进行。学生活动一:(预设时间14分钟)大气压的存在在前面的引入实验中学生已经猜想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时可以向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吗?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