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相关曲线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无中心粒的倍增(低等植物细胞除外)完成中心粒的倍增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心粒移到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质细胞膜向中央凹陷,缢裂细胞质二、有丝分裂的意义及无丝分裂1.有丝分裂的意义(1)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2.无丝分裂(1)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2)过程:①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核。②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③实例: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比较1.教材问题探讨分析仔细观察教材P113图6-3和P114图6-6,结合有丝分裂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列表归纳总结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有关数目变化(假定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DNA含量为2C)。提示:分裂时期比较项目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含量2C→4C4C4C4C4C→2C染色体数目2N2N2N4N4N→2N染色单体数目0→4N4N4N00(2)根据表中数据,尝试在坐标图中用实线画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用虚线画出DNA的含量变化。提示:(3)分析表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关系,画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曲线。提示: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除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外,还进行中心粒的倍增。(√)(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相同。(×)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教材问题探讨分析阅读教材P115实验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从染色体的观察、计数角度分析,该实验选择洋葱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洋葱染色体数目较少,便于染色体的计数。(2)分析选择洋葱根尖部位的原因。提示:根尖、茎尖组织细胞分裂旺盛。(3)从细胞周期角度分析,对实验材料的选择有什么要求?提示:选择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大的细胞,易观察到分裂期细胞。(4)试从解离目的角度分析,解离时需要严格控制时间的原因。提示:①解离时间过长会使根尖过分酥软且染色体成分会被破坏。②解离时间过短会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5)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细胞后,为什么不直接进行染色而是漂洗后再染色?提示:解离后不但要漂洗,而且漂洗要彻底,防止残留的解离液(盐酸)继续破坏细胞,防止解离过度,同时盐酸会中和碱性染料影响染色。(6)装片中细胞相互重叠,会导致观察效果不理想,请思考实验中有哪些操作可以保证细胞相互分散开?提示:①解离要充分;②用镊子弄碎;③压片。2.将下面的操作与其目的用线连起来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显微镜下判断某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的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2)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所经历时间的长短可用每一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表示。(√)一、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1.a→b,l→m的变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复制。2.f→g,n→o的变化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3.c→d,n→o的曲线变化很相似但所处时期不同。4.c→d,h→i的变化原因都是一个亲代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5.染色单体数量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二、DNA含量、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的柱形图1.由图中可知b是时有时无的,所以它表示的应该是染色单体的数量,当b存在时和它数目相同的c表示的是DNA分子的数量,则a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数量。2.(1)图A中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所以它表示的是DNA分子复制之后的结果,应是有丝分裂间期中DNA复制之后的时期,或者是细胞分裂的前期、中期。(2)图B中由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量是相等的,并且是正常体细胞中含量的两倍,且不存在染色单体,对应的是有丝分裂的后期。(3)图C中不含有染色单体,并且DNA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