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新课导入上课前播放“中国高铁”宣传视频。上课后,顺势引出河南省建设高铁的招标公告,招标信息如材料所示。如果您是承包商,你会选择哪一段呢,您为什么这样选择?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您需要借助哪些资料帮你做出选择?向学生提供两则材料:1.两线路的地形状况;2.高速铁路造价的基本信息。让学生总结答案。得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新课。教学环节在新课教学中,我将设计如下情景:下周,科普进校园活动将在我校举办“中国交通建设成果展”。学校决定将接待讲解任务交给我们班级。为更好的完成任务,今天,我们进行模拟训练,老师扮演参观学生,学生负责接待任务,要求学生: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接待任务。2.能够回答参观同学提出的问题。3.每小组课后编写出解说词。并对小组活动提出以下建议。(展示)最后评选出得分最多的小组负责接待任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展厅;共有四个展厅,首先进入国家厅。〖国家厅〗在国家厅共出现5幅展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图,什么是交通线路密度哪?引导学生观察图例,提醒学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要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要先读图的名字、图例、指向标、注记。进而又看到中国铁路和公路网络图。于是我发现一个问题:我国交通线分布出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这是为什么哪?(学生回答)对,我们展厅还展示着两幅地图,中国地形、地势图。观看我国地形地势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地形大势与交通密度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学生讨论发言结束后展示后,给予分数,最后提供参考答案。通过该展厅让我们得出地形影响了交通线分布的密度。同时要提醒学生:不同的地形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也受制于地形,进而会影响到交通线路的布局。〖城市厅〗在城市厅将视线放到更小范围的城市区域,在学生逐个参观北京、成都、西宁、兰州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城市道路的分布和形态是否相同?对,不相同,我们能不能对四个城市道路进行分类哪,同时也要说明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学生讨论发言结束后展示后,教师评价给出分数,提供参考答案。通过该展厅让我们得出地形影响了交通线的布局和形态。〖景观厅〗将视线进一步缩小到景观图上。在该厅展示平原地区高速公路和山区盘山公路两幅景观图。提出问题:1.平原地区和山区的道路分别呈现什么样的走向?2.山区道路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布局方式?学生讨论发言结束后展示后,老师给予评价和分数,提供参考答案。通过该展厅让我们得出地形还影响了交通线的走向。〖体验厅〗最后让通过体验厅让学生对交通线的选线进行实际操作。(1)向学生出示318国道在四川某山区某段道路的地形状况图。组织学生小组讨论,318国道在1958年建设时,在甲乙之间如何进行选线,并说明理由。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并阐释理由。(2)教师出示实际线路后,继续向学生展示2006年318改道后的线路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这样改道的好处。并提出为什么当初设计的时候,没有按照现在的线路来设计?而引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会影响到道路的分布。走出体验厅,大厅中还播放着:四川省不同历史时期交通状况的图片和视频。下面就让我们来参观一下。历史蜀道难,建国后的蜀道通,近年来的天堑变通途(播放)。结束语四川省的交通变化只不过是我们国家交通的发展的缩影。科技的进步使得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发生了变化,今天,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高铁技术已领先全球,37个城市已建在建地铁,轻轨、高铁无限接近焦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依然深刻。因此我们要用地理思维去迎接“大交通时代”的到来。课堂检测和综合评价最后,我们来进行课堂检测,来检验我们的训练效果。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每题5分,这是我们最后的作业布置参观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在课下进行讨论总结,写出解说词。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