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时1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指出主要的气压带、风带,并说明其分布特点。2.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主要因素(1)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动力因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2)七个气压带(3)六个风带①低纬信风带②中纬西风带③极地东风带连线将气压带或风带与其特点相连线。答案1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南北移动。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判断1.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引起太阳直射点移动。(×)2.气压带和风带在冬季向南移,夏季向北移。(×)探究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古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1.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答案南北纬5°之间海区。2.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画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答案如下图:3.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会形成三圈环流。试把下图补充完整,并完成①~④题。①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规律。2②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③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④气压带和降水有何关系?答案①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②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近地面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空气减少形成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相遇,暖而轻的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空气减少形成低气压带。③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高空气流,在30°纬线附近被迫下沉堆积形成,为动力因素形成的。而极地高气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为热力因素形成的。④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4.在下列三幅图中标注节气,并解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3答案三圈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的热量差异。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地面热量状况发生变化,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之变化。1.气压带的分布、成因及特点气压带分布成因特性气流属性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却收缩下沉)冷高压下沉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暖轻气流爬升到冷重气流之上)冷低压上升冷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堆积下沉)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热力原因(受热膨胀上升)热低压上升湿热2.风带的分布、成因及特点4风带分布风向属性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热干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数字⑥代表的风带所在半球和风向分别是()A.北半球、东北风B.北半球、西南风C.南半球、西北风D.南半球、西南风2.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A.都向南移B.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C.都向北移D.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答案1.B2.C解析第1题,根据⑥所在的位置,可知⑥是中纬西风带,风向向右偏转,因此在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均向北移动。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完成1~2题。51.图中字母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B解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