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行星地球【知识网络构建】【核心知识】1.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1)物质性:宇宙的物质性就是天体,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2)运动性:运动中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具有不同级别,即层次性。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多为有利的一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多为不利的一面。3.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1)普通性:地球属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与其他行星一样具有体积、质量、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结构特征;同时,与其他行星一样,具有绕日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三大运动特征。(2)特殊性:是目前人类所知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4.地球自转:地球自西向东以1个恒星日为周期不停地绕地轴自转,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5.地球公转:地球自西向东以1个恒星年为周期沿椭圆轨道绕日公转,导致了地球上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五带。【规律总结】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条件原因影响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稳定的太阳光照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自身条件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大气层的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较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有液态的水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3.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太阳活动出现层次表现形成原因活动周期互相关系黑子光球层光球表面常出现的一些黑斑点是光球上的旋涡,温度比其他地方低11年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耀斑色球层某些区域有时会出现大而亮的斑块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11年3.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6时经线、18时经线、0时经线、12时经线。(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上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15∶00,F点地方时为24∶00-=21∶00。4.区时的计算(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3)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②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5.日期的判断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线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180°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零时线,最终则可以根据零时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