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教育、培训、智力成果、1.家庭教育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D以上都是)。A科学原则B实践原则C因材施教的原则2.(D.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强调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的放矢。3.单位培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A定型)工程之一。4.(A.网络德育方法)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5.(A示范)是指网络德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的活动。6.加强与改进网络法制教育的措施包括(D以上都是)。A普及网络法律知识B树立法制意识C培育法律技能7.(B社会)是公民道德素质定型的关键部分,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8.(C价值澄清法),是指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分析.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其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9.(C知识产权)是指对特定智力创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10.“治国在于齐家”的思想,便说明了(C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1.在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中,社会德育是单位组织德育和家庭德育的(D补充和延伸)。12.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风.家庭关系和(A家庭的文化素质)。13.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个性和对网络的不同认识,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案。这主要坚持的是(A因材施教)原则。14.(B关注跟踪法)是指为了获取教育对象的思想信息,而对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进行关注和跟踪的手段和途径。15.(A在线交流法)是指教育者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对象进行实时交流和对话的教育方法16.(C.说理引导)是指德育工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人们对网上呈现的种种信息分清是非,明白事理,以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道德觉悟的活动。——网络道德1.网络道德的“全民原则”包括(B平等原则)和公正原则两个方面。2.网络道德(A主体)的道德包括网络使用者的道德.网络服务者的道德.网络管理者的道德和网络建造者的道德。3.主体间性道德教育体现为一种关系.一种结构.一种模式,即(A主体一客体一主体)模式。4.参与式道德教育具有(C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三个方面的特点。——文化1.(A社会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B.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3.(D.制度文化)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4.(A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5.加强(D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大力弘扬1.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D以上都是)。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网络文化B加强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C加强网络文明建设2.大力弘扬(D)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需要。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1.(C.胡锦涛)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2.(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1.(B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2.(B.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3.(C人生观)是人的生命线.总开关,指挥人发挥劳动技能和正确社会行为,使人们各尽其能去劳动.去创造社会财富。4.(C.人生观)指的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其主要问题是什么是人生.怎样对待人生和实践人生价值。5.(C.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人生价值问题,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着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6.(A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7.(D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