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教案(旧人教版必修1)第二节洋务运动一、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形成及其观点的异同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要观点: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顽固派代表人物:大学士倭仁主要观点: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观点的相同点在于:都要维护清朝统治;观点的不同点在于:维护清朝统治的手段或方法不同二、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央机构:总理衙门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三、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上海的轮船招商局和天津的开平煤矿、张之洞——湖北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3、19世纪70年代起开始筹划海防,建设海军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海军衙门的成立1、19世纪60年代起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人才。如:詹天佑、邝荣光、唐国安等四、洋务运动的破产1、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2、原因: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洋匠敲诈勒索,阻碍企业发展用心爱心专心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企图单纯引进先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是不可能的——根本原因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兴起的社会基础和条件社会基础: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分解着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社会条件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洋务运动的诱导2、民族工业的出现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概况资产阶级的来源官僚、地主、商人产生的年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著名的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3、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两面性)民族工业的特征民族资产阶级的特征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革命性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妥协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2、来源: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共性与个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用心爱心专心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性最强,因为:三重压迫和剥削、工时长、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自身的特点: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一、爆发的背景1、日本方面:“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必然性2、西方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有利条件3、朝鲜方面: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契机4、中国方面:后党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可乘之机二、战争的经过(1894年7月丰岛海战————1895年4月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战役清朝政策抵抗将领结果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平壤战役“先守定局,再图进取”左宝贵平壤失守、战火到中国本土黄海战役战后,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北洋舰队尚存主力,但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辽东战役聂士成辽东失守,旅顺惨案威海战役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丁汝昌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1、内容2、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四、三国干涉还辽1、原因:《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2、过程:提出照会,武力强迫4、结果:归还辽东半岛,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交换条件)“赎辽费”用心爱心专心5、实质: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