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济阳一中王勇【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洋务与官办洋务运动的人物及企业。洋务运动的原因、性质及评价。①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辩论等方法,认识洋务运动。收集和分析有关洋务运动的资料,正评价洋务运动。分析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及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呈现的特点。③收集民族企业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为中国近到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②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深刻体会一些洋务派代表人物和中国实业家的爱国思想和探索精神。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出现和初步发展的时间、地点、主要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在夹缝中步履维艰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①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的兴起。难点:①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②民族工业的特点;③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教学方法】1、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采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和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过程,感受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曲折。【教学资源】岳麓版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电视剧《走向共和》光盘片断,利用多媒体。【板书设计】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一、洋务与官办1、原因:内(太平天国)外(列强入侵)交困2、主要企业:3、性质:4、评价:积极;消极二、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1、出现:①时间②背景③表现2、初步发展:①时间②原因③表现三、在夹缝中步履维艰1、原因:①外②内2、民族工业的特点:双重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第一次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醒来,看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严峻的形势使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他们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在洋务派的推动下,中国的近代工业艰难起步了。讲授新科一、洋务与官办设计思路将本目内容分为洋务运动的原因、主要企业、性质、评价四部分进行学习。背景由学生依据政治史中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进行补充阐述。主要企业则通过快速阅读课文落实基础知识,并进行反馈。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依据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通过课上辩论的方式对企业的性质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洋务运动做出客观的评价。【师生互动】师:在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时,课本上谈到清政府“内外交困”。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他的含义。生:内困指的是发生于1851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外困指的是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次战败,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师:面对空前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分化,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清朝官员主张向西方学习,通过自强求富来维持清朝的统治,人们把它们成为洋务派。他们发起了一场旨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求富”。【设问】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哪些重要的企业呢?(由学生依据课本回答)【展示课件】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是湖南湘乡人,道光年间中进士。1853年初为对抗太平天国革命,以在藉侍郎的身份在湖南家乡办团练,很快扩编为湘军,因灭太平天国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是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主要代表。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清末大臣,洋务派和淮军的首领。投曾国藩为幕僚,1861年编练淮军,调上海,共太平军,升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