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考题角度(1)2016·全国Ⅰ卷,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巡抚)(2)2015·海南卷,:7明初刑罚的特点(3)2014·全国Ⅱ卷,27:明代内阁制(4)2014·海南卷,8:清代内阁状况(5)2013·全国Ⅱ卷,41: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在建筑上的表现(6)2012·全国卷,28:清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内阁依样画葫芦)备考分析1.高频考点:本考点重点考查明代政治制度的演化。2.备考策略:明代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机构的权力和发挥的作用上,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本质。可以用“权力范围无限大,决策权力无限小”来理解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两者不过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工具。教学环节说明备注教学内容综述【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阶段。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政治版图。2.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成为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抑商闭关,自然经济仍占主导。3.思想文化:西学东渐开始;理学占主导束缚人性;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化专制空前加强;文艺大众化、世俗化;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完备阶段,但未形成近代科技。4.外交:由开放走向闭关保守,落后于世界潮流。课堂复习一、主干知识整合(一节课)构建知识网络二、重点突破1.清军机处的特点、认识(1)特点①“简”:指机构人员十分简单。学生自主复习②“勤”:指地近宫廷,便于宣召。③“速”:指办事速度快,效率高。④“密”:指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2)认识:清代设立的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君臣关系成了彻底的主仆关系,皇帝的专制统治达到顶峰。2.图示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3.“改土归流”的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1)君主专制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当西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向近代民主政治发展时,中国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2)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3)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4)分权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成风。(5)皇权极度膨胀,阻碍社会进步。(6)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三、要点史料探究材料一(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①……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②。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③,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④。——《明史•职官一》材料二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⑤,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⑥。——钱穆《中国传统政治》【问题】(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2014·江苏卷,21改编)(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内阁的性质及其作用。(1)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2)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作用:加强了皇权。四、同步练习巩固小结作业布置及疑难解答《导与练》同步集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