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洛阳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0题,每题0.8分,共8分。)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教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2.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3.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道德感。()4.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5.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6.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精准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7.在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8.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内化阶段完成的。()9.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抽象逻辑思维。()10.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二、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且每选对一个正确答案得0.5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1.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12.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时聪明伶俐,5岁时就能作诗。他成名后,其父经常带他游走于当地的名门大户之家,以赚钱取财,不让他继续学习,到20岁左右时“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悲剧启发我们:()。A.遗传是成功的决定性要素B.接受教育是成功的重要因素C.环境对成功有重要影响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是否能成功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班主任把最后一名成绩的学生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你这次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从现在开始每节上课站在教室后面听讲。”第二天数学老师上课发现该同学站在后面听课,问明原因后,让他回到座位上。数学老师说:“这位同学这次没考好可能是基础不牢,没有发挥好,大家都要帮助他,课堂上有疑问课下可以单独找我问,相信经过努力下次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根据材料回答第13—17题。13.案例中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属于:()。A.准备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自我评价14.对案例中班主任做法的描述正确的观点有:()。A.该班主任为了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采取的方法是可行的B.该班主任的做法违背教育法律法规精神C.该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权益D.该班主任显然没有认识到师爱的重要作用,其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15.该学生站在教室后面听课的心理症状可能是:()。A.强迫症B.抑郁症C.狂妄症D.恐怖症16.对案例中数学老师做法的描述正确的观点有:()。A.数学老师违背班主任的要求,是一种不配合教学的行为B.数学老师对待学生是一种发展的观点C.数学老师行为是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精神D.数学老师运用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并不是拆班主任的台17.案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有:()。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8.一次课后测验,小学生李军因为一道数学题没做对,而这道题在考试前老师又刚好讲过。数学老师很生气,罚他当天在放学前把这道题连做20遍才能回家,李军一直写到晚上8点才完成。数学老师的做法:()。A.是对的,这样能使李军巩固了这部分知识B.是不对的,侵占了李军的休息时间C.是不对的,影响李军的课外娱乐时间D.是不对的,这是对李军的变相体罚19.注意的特点有:()。A.指向性B.调节性C.维持性D.集中性20.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情绪记忆21.某学生把考试不及格归因于试题太难超出要求等,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A.压抑B.补偿C.文饰D.升华22.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把动机划分为:()。A.主导动机B.从属动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