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什么(1)测定声音在铁中的声速[内容]学校大操场主席台的边缘有一根中空的长铁管,现备有秒表、皮卷尺,铁锤,请同学们利用上述仪器测出声音在铁中的声速。[过程]1.介绍秒表的使用和读数(1)用秒表测量时间可准确到0.1s.(2)秒表的端钮可以用来上发条,也可用来开动和停止表的行走机构。使用前,表针都应停在零刻度。(3)一般的秒表第一次按下端钮时,指针开始运动;第二次按下端钮时,指针停止运动;第三次按下端钮时,指针复位到零刻度。(4)秒表的外形如图所示。秒表的长针为秒针,转一周是30s,转2周为1min.位于秒表上部中间的小圆圈里的短针是分针,走一圈为15min,每小格为0.5min。图中秒表的读数为70.9s.(说明:因为机械表采用齿轮传动,指针不可能停留在两小格之间,故不能估读出比0.1s更短的时间)2.测量原理用皮卷尺测出铁管的长度l,在铁管一端用铁锤打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用秒表测出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铁中的速度.计算方法如下:设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1,则声音在铁中的传播时间为t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2,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2=,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为t。则t=-解得v1=所以只要用刻度尺测出铁管的长度l,用秒表测出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t,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铁中的声速。3.分组操作数据记录:l=78m(铁管长)v2=3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t=0.2s(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结果]将数据代入v1=中,解得声音在铁中的声速为v1=2.65×103m/s典型例题(一)例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思路导航:分析题意并联系声音产生的条件,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振动,(这是分析此题的突破口)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题目中“余音不止”就说明声音并未消失,回声的效果与形容不符,所以选项A不对。传播介质只是传递声音的波动,并不能称之为“源”,声音源于振动的钟体,所以选项D不成立。选项C属主观臆测,没有物理意义。只有选项B正确。例2: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A.彗星的碎片太小了,没有份量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所以声音不能传播D.原因尚待考察思路导航:本题结合一则天文奇观说明题意,彗星“碎片”并非想像的“纸片”,彗星碎片的直径以数千米计量,每一块撞击地球,足以造成毁灭性灾难,所以选项A错误。这么巨大的“碎片”撞击木星,这种振动是极其强烈的,所以即便距离地球很远,假设传播条件均满足,肯定能听到声音,并且声响巨大。但太空属于真空,没有传播介质,因而巨大的声响,在地球上的人们是听不见的,(想一想:人耳听到声音要满足什么条件)选项C说明了其中的缘由,所以正确。例3:《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后来常用成语“掩耳盗铃”来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故事中盗贼所犯的错误。思路导航:当捂住耳朵时,因声波被反射或部分吸收而减弱,由于鼓膜没有感受到声波而未引起振动,因而资贼听不到铃声。但声波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注意这一知识点)其他人照样可以听到铃声,因而盗贼是自欺欺人。典型例题(二)例1:在有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1次B.2次C.3次D.4次思路导航: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想一想:此题中传声的介质有几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的传声能力最强,液体次之,气体最小.本题中传播声音的介质有三种:铁管、水、空气,铁传声最快,水次之,空气最慢,因此可听到三次响声.所以选项C正确.例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为什么?思路导航: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是产生声音的条件),当用棒敲锣时,引起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