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到北魏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运用制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勾画政权变迁示意图,运用制表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材料能分析出改革内容,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归纳知识的能力。依托地图进行“迁都洛阳”的教学,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改革的作用,援引学术界评价孝文帝改革的争鸣性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活动。让学生了解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理解五十六个民族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贡献。2学情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封建化改革,也是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征服同化的过程。孝文帝改革在鲜卑拓拔部的发展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富兴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教材第一目“北魏统一北方”主要阐述改革背景。第二、三、四、五目主要讲述改革内容,第六目概括影响。其逻辑关系主要从背景入手,分析当时北魏统治下的社会矛盾,了解由此产生的改革措施极其内容,进一步分析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历史意义。3重点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与影响(难点)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展示北魏两尊骑马武士陶俑图。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俑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场景。“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马背上得天下”后却难“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改革家北魏孝文帝以及他移风易俗的伟大改革。活动2【讲授】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请大家阅读课本并思考:1、北魏的崛起过程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均田制与三长制1)均田制的实施条件?实施内容?实施意义?2)三长制的实施内容?实施意义?2、整顿吏治1)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提示:共有两项措施)2)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3、迁都洛阳1)迁都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请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对平城和洛阳进行比较)2)简述迁都的过程。3)迁都的意义是什么?4、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提示:共有四项措施)2)实行汉制的措施?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2、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意义3、孝文帝改革对中国的意义活动3【活动】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一、导入新课展示北魏两尊骑马武士陶俑图。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俑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场景。“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马背上得天下”后却难“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改革家北魏孝文帝以及他移风易俗的伟大改革。二、知识拓展勾画政权变迁示意图,简要交代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建立政权、冲突斗争不断的情况(过渡)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权面临怎样的困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次改革的背景。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设问: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有什么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何实行汉化政策?补充材料:冯太后和孝文帝生平简介。展示材料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材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以上材料反映了北魏怎样的社会状况?一方面,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另一方面,拓跋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