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应用课题密度的应用单元第五章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固体、液体的密度;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重点通过查密度表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让学生经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硬币密度的实验过程;运用密度公式及变形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物理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实物,如何知道戒指是否是纯金做的?石块的密度是多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通过密度公式,推导m=ρV求物体质量的公式;推导求物体的体积的公式。二、学查密度表查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阅读固体密度表并思考:如何求出1cm3铁的质量?阅读液体密度表并思考:如何求出1dm3铁的质量?阅读气体密度表并思考:如何求出1g空气的体积?温馨提醒:气体密度表中没有乘以十的三次方的数据。对比三个密度表思考:1、铁、水、空气的密度各是多少?2、铜、铁、铝相比较,冰与水相比较,哪种物质密度大?3、将“铁块比木头重”改成怎样的说法才是正确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三、测物质的密度活动2测硬币的密度观看视频:测量固体的密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教材上列举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思考:(1)根据密度公式,要测量硬币密度,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2)硬币质量怎样测量?硬币的体积怎样测量?学生回忆密度公式,并进行推导求质量和体积的导出公式。学生学查密度表,并完成提出的对应问题。小组讨论固、液、气三个表格中数量级的变化。动手实际查出铁、水、空气的密度,并比较其大小,总结规律,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不同状态,密度一般不同。仔细观看视频。然后小组讨论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原理、方案、并实际动手测量。测量后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公式推导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提取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日常生活中“铁比棉花重”实质是铁的密度比棉花大。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你在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小误差?四、课题讨论如何测液体(盐水)的密度仿照上面的做法,写出测液体密度的方案,并思考怎样做误差小。(1)原理公式:_______________。(2)根据要测的物理量选择的实验器材有__、__,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3)根据要测的物理量确定实验步骤。(4)根据要测的物理量和计算的物理量(密度)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五、密度知识的应用1、例题讲解,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如图所示是一枚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试求纪念币的密度,并判断它是金币还是铜币。注意计算题的书写格式的规范性。例:有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分别用比较密度、质量、体积的方法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2、利用密度推导公式求物体的质量。某城市有一座大理石雕塑,如图所示,已知其质量为18.5t,它的体积是多少?3、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体积。某地有一水库,如图所示,已知它的最大容积为7.5×106m3,那么,这个水库最多可以蓄多少吨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并指导他们正确书写计算题的格式书写。多媒体展示信息浏览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如白矮星、中子星或星洞。据推测,1cm3的中子星物质的质量约为1.5×109t。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知识,并进行归类掌握。多媒体展示巩固提升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原理、方案、并实际动手测量。测量后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例题中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学生讨论,在教师指导下解答。学生利用密度的导出公式,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注意计算题的规范格式。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信息浏览中提到的现象。学生思考完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