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Ridit分析,P<0.05,故可认为血瘀证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分期有关,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期越高,血瘀证可能性越大;血瘀证患者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分期要比非血瘀证患者重。�期膜性肾病患者少有血瘀证,�期膜性肾病患者决大多数有血瘀证,而�~�期患者则介于两者之间。3讨论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属中医学“水肿”等的范畴。外邪或内伤引起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泛溢肌肤,而成水肿。此外,瘀血阻滞,损伤三焦水道,往往可使水肿顽固不愈。特发性膜性肾病多属于“阴水”。近年来,根据《血证论》“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的理论,应用活血化瘀治疗水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如陈以平教授以“益气活血化湿”为主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叶任高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经验方为益肾活血汤[5],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血瘀证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在病理方面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医微观辨证的重要方面。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俞东容等研究后得出:脾肾气(阳)虚型患者病理多见�期,气阴两虚型患者病理多见�期[6]。通过对血瘀证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分型的关系分析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期越高,血瘀证可能性越大;血瘀证患者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分期要比非血瘀证患者重。�期膜性肾病患者少有血瘀证,�期膜性肾病患者绝大多数有血瘀证,而�~�期患者则介于两者之间。膜性肾病基底膜的组织学改变应与中医血瘀证的微观辨证相联系。同时,年龄越大的膜性肾病患者,血瘀证的可能性越大。考虑原因为年龄越大的患者,气虚相对越明显,气虚推动血行无力,血瘀表现也就越明显。总之,血瘀证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医宏观辨证容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能将中医的宏观辨证与肾脏病理的客观指标密切结合,中医的“证”就更能真正反映病情轻重与疾病本质。而且对于因某种限制不能行肾活检穿刺术的患者,我们可以根据中医辨证推断肾脏病理的某种可能改变,从而提高疗效指导预后。参考文献[1]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2.[2]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慢性肾炎辨证分型、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陕西中医,1989,9(1):封4.[3]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S].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281.[4]钟逸斐,邓跃毅,陈以平.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21~22.[5]阳晓.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10):614~616.[6]俞东容,李亚妤.28例原发性膜性肾病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1):24~25.(收稿2009203210;修回2009204219)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8例路晋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肾内科(银川750021)摘要目的:观察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辨证论治(分5型,分别以银翘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犀角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六君子汤与六味地黄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参芪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杞菊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本病3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扶正固本、祛邪降浊的功效。主题词过敏性紫癜�并发症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论治自2001年至200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2~46岁,病程1个月~2年;对照组30例,169陕西中医2009年第30卷第8期©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45岁,病程1个月~1.5年。两组病例均符合紫癜性肾炎诊断标准[1]:①患者下肢或四肢有对称性紫癜,有时伴有腹痛和关节症状,血小板正常。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