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测试与解析-教师用卷1/8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测试一、单选题1.如图①②③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①B.②C.③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解:读图可得,②处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该地区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故选:B.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读图后理解解答即可.2.下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是A.阿拉伯人惯穿白色长袍B.日本人喜欢食用海产品C.因纽特猎人住冰雪小屋D.巴西人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做法。阿拉伯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风沙多,所以穿白色长袍有利于防风沙,白色长袍有利于降温,选项A不符合题意;日本是岛国,周围都是海,渔业资源丰富,所以喜欢食用海产品,选项B不符合题意;因纽特猎人住冰雪小屋,是因为所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选项C不符合题意;巴西人大规模的砍伐热带雨林会破坏全球生态和环境,加剧全球变暖,与自然环境不协调,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3.聚落景观因类型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A.人口数量差异大B.地形地势和气候差异显著C.建筑材料和方式不同D.生产方式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聚落景观类型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根据聚落类型分为城市和乡村,二者景观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农村以农业为主,城市以二、三产业为主造成的,即主要是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D正确;人口数量、地形地势、气候的差异不是主要原因,AB错误;建筑材料和方式差异是聚落景观差异的表现,C错误。故选D。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B处的传统聚落是()A.帐篷B.高脚屋C.窑洞D.冰屋5.造成A、F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经度位置不同B.纬度位置不同C.海陆位置不同D.地形、地势不同【答案】【小题1】B【小题2】C【解析】略略6.城市居民主要从事A.工业和服务业B.林业与渔业C.种植业和服务业D.种植业和渔业【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其居住地相对分散。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其居住地相对集中。工业和服务业属于非农业生产活动,林业、渔业和种植业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测试与解析-教师用卷3/87.如图反映了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变化规律(逐渐变厚),形成该规律的主要原因是欧洲自西向东A.太阳辐射逐渐减弱B.纬度越来越高C.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大D.年降水量逐渐增多8.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下图中符合该特征的是A.AB.BC.CD.D【答案】【小题1】C【小题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结合自沿海向内陆气候环境的变化对民居墙体厚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图示中,自英国向西气候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变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年温差越来越大,故墙体为隔热保暖,墙体自西向东越来越厚。C对,ABD不正确。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熟练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高于0℃,全年降水均匀,终年温和湿润。依据降水和气温的变化,选项中,A图为地中海气候,B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图为热带雨林气候,D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索玛花开》于2017年11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该剧以凉山彝区农村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彝族人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靠勤劳脱掉贫困帽子,实现幸福生活的故事。回答下题。9.该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省区()A.湖南省B.云南省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