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月亮的晚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有月亮的晚上》是一片洋溢着浓浓乡情,挥洒着欢乐之趣的优美文章。全文通过对一位乡村教师和一群乡村学生在“有月亮的晚上”所经历的事情的记述,表现了情切切、意融融的新型师生关系。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培养,理解能力已经有较大提高,能够很好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所以在此基础上能更好的挖掘文章的人文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课文生字词2.感受文章的画面美。3.结合画面品味文章语言美,人情美。4.归纳总结作者写作技巧,运用到写作中。二.过程与方法:自学与交流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体会感情,感受语言和情感的优美。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重难点:1.感受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2.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美。3.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并运用到写作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学习语文最难的是什么?(学生的答案以作文居多)孩子们觉得无材料可写,对吗?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很少会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所以我们每次作文都绞尽脑汁找材料,然后又感觉不够完美。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当代作家王连明的《有月亮的晚上》(板书:有月亮的晚上),学一学有月亮的晚上发生的普通的小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得如此美好的。二.检查预习情况杂沓嘁嘁喳喳纤尘波光粼粼簇拥敞开心扉娇态可掬三.初步感知1、美读课文,用四字词语说说你感受到的画面。(板书四幅画面)提示: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四幅画面的内容。(板书真美)四、合作探究你觉得“美”体现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展现美的,结合画面进行分析。学生探究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出细节展现的美,有变化的展现的美:感觉美、默契美、牵挂美等;有变化的表达:说、看、唱。(学生谈到哪个画面板书到哪个画面:感觉美、默契美、牵挂美)(说、看、唱)提示:月夜相约感觉美踏月上学教室伴学默契美高歌散学牵挂美对话美犬吠美歌声美老师美孩子美五、小结:从同学们找出的美点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师生之间对彼此的关爱。(板书师生情、爱)不惊天动地却美得撼人心魄。那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作者是如何把一件师生相约相伴上晚自习的普通的事描绘得如此美丽呢?(板书)提示:分阶段有变化抓细节分阶段:作者把一件小事分成几个画面来描写。有变化:作者描写的美点不同,表达也各有侧重。抓细节:对印象深刻的人物、景物、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我们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技巧,相信同学们也深有感悟吧。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希望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美,不允许沉默你见或者不见美都在这里不来不去爱,不允许忽视你说或者不说爱都在那里不增不减美,画面展现爱,细节表现情,变换表达来吧,孩子们做普通人写平凡事怀感恩之心抒写我们澎湃的情感吧六、拓展《有月亮的晚上》就是站在一个普通老师的视角写了一件普通的小事:在有月亮的晚上师生相约去学校上晚自习。这样普普通通的小事我们没有吗?不,我们每一天都在这样平平凡凡的小事中浸泡着、长大着,不是我们没素材可写,而是我们没有驾驭这些平凡小事的金钥匙。所以如何写好一件平凡小事,《有月亮的晚上》给我们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分阶段、有变化、抓细节。孩子们,请打开我们感恩生活的心门,拎出一件敲击你心灵的小事,拿起你饱含深情的笔,运用这把金钥匙把它写出来吧。写一件感动着你的小事。附:板书设计有月亮的晚上月夜相约说感觉美真踏月上学爱美教室伴学看默契美师生情高歌散学唱牵挂美分阶段有变化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