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蛋白质概述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磷,碘,铁,锌等二、蛋白质的作用1.构成生物体内基本物质,为生长及维持生命所必需2.部分蛋白质可作为生物催化剂,即酶和激素3生物的免疫作用所必需的物资4.有些蛋白质会导致食物过敏三、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有不同的AAs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蛋白质→眎→胨→多肽→二肽→氨基酸四.蛋白质的分类1.化学组成(1).单纯蛋白质:仅含有AAs(2).结合蛋白质:由AAs和其他非蛋白质化合物所组成(3).衍生蛋白质:用化学或酶学方法得到的化合物2.功能(1).结构蛋白质:角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2).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酶,激素,免疫球蛋白(3).食品蛋白质:凡可供食用,易消化,无毒和可供人类利用的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分类一、氨基酸(Aminoacids):常见20种1.结构:NH2至少含有一个碱性的-NH2和酸性的-COOH|R-C-COOHα-AAs|H2,分类:R基团的不同(表4-1)(1)、非极性或疏水性侧链(2)、极性而不带电荷(亲水性)侧链(3)、正电荷侧链的碱性AAs(4)、负电荷酸性AAs二、蛋白质的结构(Proteinstructures):三、蛋白质的分类(Proteinclassification)(一)、单纯蛋白质(Simpleproteins)(二)、结合蛋白质(Conjugatedproteins)(三)、衍生蛋白质(Derivedproteins)1.一级衍生物:酪蛋白2.二级衍生物:眎(Proteoses)胨(Peptones)和肽(Peptides)第三节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一、定义:当蛋白质用化学因素(酸,碱,浓盐溶液,有机溶剂)或物理因素(加热及辐射)等处理时,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其构象,这个过程称为变性二、特点:(一)。变性作用仅涉及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的变化,并不包括一级结构肽链的破裂。变性时蛋白质中氢键,盐键及疏水键作用等遭受破坏不再呈折叠构象,肽键主链的共价键并未打断(二)。变性时蛋白质性质也发生了变化1.降低溶解度,改变对水的结合能力。2.发生凝结,形成不可逆凝胶。3.易被E水解。4.丧失生物活性。5.粘度增加不能形成结晶。(三)。分为可逆变性:当变性因素解除以后,蛋白质可恢复原状,称为复性(温和条件)不可逆变性:比较强烈条件下(高温,强酸,强碱等)分子量小比分子量大易变性,蛋白质中二硫交联键破坏后不易复性三、引起变性的因素:1.物理因素:①.热变性②.低温变性③.机械处理和揉捏或滚动面包或其它面团④.Pro的界面形成⑤.液压⑥.辐射2.化学因素1介质PH2金属:过渡金属Cu,Fe,Hg,Ag等作用巯基,Ca2+、、、Mg2+等为组成部分3有机溶剂:变性剂4有机化合物水溶液: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破坏疏水作用,促使蛋白质伸展还原剂(半胱氨酸,β-巯基乙醇)还原二硫交联键四、应用第四节蛋白质在食品中的功能性质定义:是指那些对食品需宜特性有利的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表4-2)分类:1.水合性质:取决于蛋白质-水的相互作用:水的吸附、保留性、湿润性、膨胀性、粘合性、分散性等2.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控制沉淀、胶凝、蛋白质的面团等3.表面性质:蛋白质表面张力、乳化性质、起泡特性等这三类性质又是相互关联的一、水合性质(Hydrationproperties)1.概述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构象主要取决于它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数食品是水合固态体系,蛋白质从干燥状态开始逐渐水合顺序:①②③干蛋白质---->通过极性位点结合吸附水分子---->多分子层水吸附---->液态水凝聚④溶胀━━━━━┻━━━━━┃┃∨∨溶胀的不溶性溶剂化分散作用⑤颗粒或块状物┃∨溶液水吸收作用,溶胀,润湿性,持水容量,粘附和内聚力都与前4步有关分散性,粘度涉及第5步蛋白质溶解性或速溶性(在前五个步骤中迅速发生)2、受环境因素影响(1).蛋白质的浓度:总水吸附率随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PH:影响蛋白质的电离作用和净电荷量。等电点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达到最大缔合,收缩蛋白质表现出最小的水合作用和膨胀力(图4-1)(3).温度:蛋白质结合水的能力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降低了氢键的键合力,加热时蛋白质发生变性凝聚(4).时间(5).离子强度:离子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