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ChinJOohthalmolandOtorhinolarvngo1.May2008.Vol8.N0.3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卢奕感染性眼内炎目前仍然是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06%~0.29%_l引,延误诊断或不适当的治疗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致盲甚至眼球丧失。由于统计的原因,我国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漏诊或未及时治疗现象仍较为普遍,其发病率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对于典型的感染性眼内炎大多数眼科医师诊断并无问题,而对于早期或不典型的病例误诊、漏诊以至延误诊断或过度的、不恰当的治疗较为普遍。本文结合文献与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就这一问题重点谈谈容易混淆的、早期的、不典型的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供同道参考。1白内障术后早期创伤性葡萄膜炎的特征1.1术后一般的创伤性炎性反应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由于手术对眼内组织的机械、化学及其他因素等刺激,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创伤性炎性反应,表现为血一房水屏障破坏,房水中蛋白浓度升高,并出现房水细胞。如果手术顺利,一般不会出现显著的睫状充血、眼痛等改变。此种反应是由于创伤激活了花生四烯酸代谢,造成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所致,此种炎性反应在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后一般1周内消退。1.2术后较为严重的创伤性炎性反应对于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等创伤较重的病例,其眼部创伤炎性反应相对较重,可有睫状或混合充血、视力不良等表现,但其特点是这种表现会随时间而减轻,并且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有效,一般2周左右会逐渐好转。1.3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葡萄膜炎反应对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原则是葡萄膜炎稳定3个月以上方可行白内障手术。如手术顺利,多数患者不会因为白内障手术而引起严重的葡萄膜炎反应;但对于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或活动性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手术后创伤性葡萄膜炎性反应可以较重,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200031通讯作者:卢奕(Email:luyi—eent@yahoo.col/].∞)·专家笔谈·甚至可引起原有葡萄膜炎的复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术后视力不良、角膜水肿、房水混浊、虹膜纹理欠清,晶状体表面沉着物及渗出膜形成,甚至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可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治疗,并使用阿托品散瞳,以控制葡萄膜炎性反应,恢复血.房水屏障;特殊葡萄膜炎如强直性脊椎炎、Vogt.小柳原田病、Behcet病等疾病并发白内障,因患者大多存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白内障术后可导致原有葡萄膜炎的急性发作。临床症状表现较重,如视力中度或重度下降、角膜明显水肿、房水混浊、虹膜纹理欠清,晶状体表面沉着物及渗出膜形成,可伴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眼底存在原发病的特点如:Vogt一小柳原田病的Dalen—Fuchs结节和Behcet病的无明显睫状充血、典型的视网膜血管炎、炎性反应多于7~10d后自行减轻。首先应根据病史确定是何种性质的葡萄膜炎,再作进一步治疗。除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滴眼联合散瞳治疗外,常需口服糖皮质激素并可长期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2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特征感染性眼内炎在临床上指微生物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和玻璃体的潜在性破坏性炎性反应。病原体大多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占90%;革兰氏阴性细菌约占7%;真菌约占3%。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属弱致病菌,其余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是强致病菌。不同病原体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感染性眼内炎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2.1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白内障术后如果很快出现难以解释的眼部严重炎性反应,如球结膜水肿、眼睑充血肿胀、疼痛,前房内大量渗出、积脓,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混浊明显,则为典型的细菌性眼内炎。在积极按眼内炎治疗(玻璃体切割或眼内注射抗生素)的同时,行房水、玻璃体标本的培养及涂片检查,以明确病原体。感染如扩散至眼外,可引起海绵窦炎等,并出现瞳孔直接对光反应消失、上睑下垂、眼球突出及体温升高、恶心、嗜睡等全身症状。如为毒力很强的病原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