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C)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场所和区域。1.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高温中暑事故主要发生高温季节,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智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事故影响范围主要在生产岗位。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持续高温天气;2)现场作业人员没有采取降温措施;3)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4)作业人员身体不适;5)防暑药品未及时发放。6)安全管理存在疏漏。1.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高温中暑事故可能会引发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次生、衍生事故。2.应急组织与职责2.1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岗位负责人成员岗位操作人员2.2工作职责2.2.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2.2.2各成员职责主要负责人员现场抢救,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对受害人员实施救护、转移等工作。2.2.3要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有防护措施、避免人员伤亡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抢救物资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险范围的扩大。2.2.4利用专业器材完成救援等任务,并对其他具有潜在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有效实施应急救援、处理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2.2.5侦察、核实、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范围,并掌握其变化情况。3.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公司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3.1.1报警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第一发现人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及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小组。3.1.2应急启动应急处置组成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3.1.3扩大应急本现场处置方案的的衔接的程序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如现场处置人员对事故紧急处理后,事故仍得不到有效控制,事故有扩大可能时,应立即启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3.2现场应急处理措施3.2.1迅速将人员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3.2.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中暑者能饮水时,可给中暑者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3.2.3中暑者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3.2.4若情况无好转,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外援;同时通知有关部门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工作连续性;3.2.5等待救援同时继续开展施救。3.3事故报告基本内容3.3.1应急救援急救电话:3.3.2事故报告基本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地址、性质;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3)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及失踪、涉险人数和危害程度。4.注意事项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4.1.1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手套是否完好、坚固可靠,发现不合格的及时调整;4.1.2正确的使用和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帽带应系在下颚;4.1.3防砸鞋一定要系紧鞋带;4.1.4防护服系好衣扣,防止有飘荡部分外露。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4.2.1检查抢险救援器材包括担架等是否完好、可靠,发现不合格的及时调整;4.2.2正确的使用抢险救援器材;4.2.3救援过程中所使用的抢险救援器材不能乱丢乱放;4.2.4使用完的抢险救援器材及时更换。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4.3.1在人员得到可靠救治后,应将现场设置隔离警示标识,以防其他人员误入而造成伤害;4.3.2进行心脏复苏救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