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党的科技思想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8月5日,江泽民同志在英国首相布莱尔所作的《科学至关重要》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召集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和国家科教办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研究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提出了制订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的建议。党的十六大将这一建议写进了大会文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编制工作。2006年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我国迎来了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在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更显示了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一、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治国方略。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的时候,提出了著名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准确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第1页共10页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同志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对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治国方略。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科学技术在先进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个执政党,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核心是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党领导科技发展的能力。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党的领导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政治保证,抓好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他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把抓科技进步作为重大任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求党政第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使加快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了组织保证,能够扎扎实实地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二、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思想,奠定了自主创新的思想基础。第2页共10页重视科技创新,是对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江泽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