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能够辅助教学,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我讲的《从“千里马”说起》一课,这是韩愈的《马说》一课的拓展课,这节课的难点就在于理解不同时代的人才与伯乐的关系。开头导入我就运用了一段影像资料,画面上展现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腾的骏马,音乐上是腾格尔在歌唱,这种创设的意境很快就感染了每一个学生,那种对马的热爱之情已经演化成对人才的爱惜,更深一步引发了学生豁达的人生观。他们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都是那样真切,对于千里马与人才与伯乐的关系也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甚至有一个学生在谈感想时说:我非常想做一匹千里马,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真希望这个社会多培养一些伯乐出来,好去发现千里马,不再让千里马被埋没。后来学生在这节课后写了作文,内容上体现出来的思想深度,广度是我始料不及的。其实以前人们就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我认为多媒体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如果过分夸大多媒体作为辅助性手段的作用,一味的追求,盲目地认为在课改新课标下优质课少不了多媒体,用多媒体才能体现出老师的现代性。这势必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带来负面影响。一些运用了多媒体的语文课,用屏幕上演示的文字代替了教材。学生的眼睛多半时间盯着屏幕,手中的教材被冷落在一边。如第一次熟悉词语时,学生注视屏幕,词句及图像等不断呈现不断消失,词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不深刻的,有时甚至学生做笔记也来不及;阅读分析等其他环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多媒体呈现的课文内容往往一闪而过,学生无法重复学习和回味,对词句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和充分。如果这样学习,就不符合新课标下要求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认识工具,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喜欢并热爱教材。上多媒体课时,教师不能放弃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教材、关注教材。因此,多媒体教学有得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