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模式研讨课“引导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尝试——《谁爬得快》教学设计韩进润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书69-70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计算两只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会表示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物乐园的情景,体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应用的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关于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认识准确地判断循环小数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生疑。听故事,认识循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师讲了一小会,学生们都兴致勃勃的讲了起来,并及时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周而复始,没有结局)师:你会接着往下讲吗?让学生接着讲,学生会觉得没意思,不愿再讲下去,这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生1:这个故事讲不完生2:这个故事一直在重复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刚才的故事是周而复始,没有结局的。师:对!像这样的现象就叫循环现象。下面请大家一起跟老师去观察一组图片。(依次出示两颗红珠子,一颗蓝珠子,一颗黄珠子的图串。并使学生明白,一个挨一个按一定顺序出现,我们就把它叫“依次”出现。当第二组出现完后,提问:“这些珠子是怎么出现的?”生:重复出现师:下面会出现什么颜色的珠子(课件出示第三组第一个前提问,生根据重复出现的规律会给予正确答案)师:像这样依次重复出现的现象也是循环现象。师:我们把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叫做循环师:自然界许多现象都是有周期性的,比如一年的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月亮的盈亏圆缺,早晚潮汐的涨落,白天黑夜的循环往复,人们白天醒夜晚睡觉……等等都是自然界的循环现象。2师:其实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循环现象。【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活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活动简单有趣,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二、探索交流,引导解疑。1、认识循环小数出示教材主题图:小蜘蛛和小蜗牛进行了爬杆比赛,我们去为它们做裁判,看谁爬得快。(板书:谁爬得快)师:比谁爬得快,一般要比什么。生1:知道两只动物的速度生2:要知道两只动物每分爬几米?师:要求蜘蛛的速度怎样列算式?要求蜘蛛的速度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师板书:73÷39.4÷11)师:现在先请大家动手算一算蜘蛛的速度。学生动手算。……生:老师:73÷3=24.3333……除不尽怎么办?师:什么意思?你还没有除完,怎么知道除不尽呢?生1:永远都除不完!师:为什么?生1:因为每一次余数都是1。生2:商从小数点后面开始每次除得到的商都是3,然后余数又是1,商3,余数是1,不断反复出现。师:是呀!73÷3的余数不断重复,商也不断重复,永远都除不完,它的商可以这样写:24.3333……后面加省略号,表示还有无数个3,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求出蜗牛的速度。然后再比一比蜘蛛和蜗牛谁的速度快?学生动笔算…生: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0.85454…师:为什么说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生1:因为余数“5”重复出现。生2:商也不断重复出现:5454……师:不错,9.4÷11=0.85454…确实是个循环小数。像24.3333……、0.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如24.333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24.3333……≈24.33,0.854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54……≈0.85师:那么现在你们能得出蜘蛛和蜗牛谁爬得快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