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巾医药2010年5月第29趁第5期Beii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董振华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的经验木邓颖萍指导:董振华【摘要1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为主并伴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属于中医燥痹的范畴。多数医家认为阴虚致燥为主要病因病机,以养阴润燥为治疗大法,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出现既有阴虚内燥,又有水湿停滞的阴虚恶夹湿证,治疗必须燥湿同投。董振华教授师从于著名中医祝谌予,存治疗干燥综合片方面经验丰富,本文对其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的中医理论进行了探讨,对脏腑分型辨治及用药特点进行了总结。【关键词】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董振华干燥综合征(sjogrenSyndrome,ss)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为主并伴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常出现口眼干燥、关节疼痛和反复发生腮腺肿大等津液匮乏、经络痹阻、燥毒炽盛的临床征象,属于中医“燥痹”的范畴,多数医家认为阴虚致燥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以养阴润燥为治疗大法。董振华教授师从于著名中医祝谌予.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SS方面经验丰富。他在临床上发现部分SS患者既有阴虚内燥,又有水湿停滞的表现,认为对此燥湿相兼的病情,治疗必须燥湿同投,灵活化裁。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匪浅,兹介绍如下。1SS阴虚夹湿证的病因病机SS以阴虚为本,燥象为标,多以内伤脏腑、阴液亏损为先。从病机而言,素体阴虚、津亏不能濡润脏腑固然可以致燥;但脏腑功能紊乱,气化失常,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内阻,津液失于敷布亦可致燥。“阴”为濡养人体的营养物质,是为“正气”;“湿”为六淫之一,属于“病邪”。阴虚与湿停,一正一邪,一虚一实,二者在发病中常互为影响,相兼同病。饮人胃中之水液归宿有二:若为人体所用,输布于全身谓之阴津;若非人体所用,停聚于体内谓之水湿,阴津与水湿同源异流。故饮入之水液,化为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O06CB5o4805)作者单位:1.100029.北京巾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2.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通信作者:董振华,TeL(OlO)65295339,E-mail.~pumcdzh@yahoo.corn.en津则无湿邪可停,发挥濡养功用;若阻滞气机则阴津失于敷布而成燥证。诚如石寿棠《医原》所云:“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精而又化燥”。导师认为.SS阴虚夹湿证的形成,常见于阴虚之体,因嗜食肥甘厚味,或寒凉生冷之物,日久酿湿生热,损伤脏腑之阴精而成;亦有湿热之质,医者见关节肌肉疼痛.在治疗中长期应用大量温燥之药,助热伤阴导致。此外,阴虚夹湿证较多见于SS伴有内脏受累或多系统损害者:如肺部受累则气短不足以息,合并感染时则咳嗽、咯痰黏稠不畅;如肝脏受累可见口苦尿黄、皮肤黄染、纳差恶心、腹胀腹水、肝功能异常:如消化系统受累可见萎缩性胃炎、脘痞疼痛,纳差少食,或顽固性腹泻;如肾脏受累可见肾小管酸中毒,发作性无力、尿频、下肢水肿等。从病机而论,津液不足于内.湿热困阻于外,以致津液失于敷布。阻于上焦则灼津为痰而咽干咳喘、痰黏、口疮颐肿:阻于中焦则湿热蕴结而脘痞腹胀、困倦乏力、大便溏薄:阻于下焦则水湿内停而腰酸膝软、二便不调:流注经络则四肢关节酸重疼痛:郁于肌肤则瘙痒发疹。2SS阴虚夹湿证的辨证论治SS阴虚夹湿证的临床特点是在口眼干燥的同时.兼见口中黏腻不爽、双目黏稠分泌液多、牙龈肿胀不适,或胃脘痞闷,或关节肿痛、肢体酸沉困倦,或下肢水肿,溺黄便溏或大便不畅等。舌体胖大而干燥,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多弦细或濡细。根据不同证候辨治如下:2.1胃阴不足.湿毒上蒸证见口干而不思饮.双眼黏稠分泌物多.口舌反北京中医药2010年5月第29卷第5期Beiiin~JournalofTraditiona1ChineseMedicine.May,2010.Vo1.29,No.5复生疮,或牙龈肿痛,颐肿咽痛,或纳差脘痞,尿黄,舌红苔白或黄腻少津,脉细濡。治以养阴清热,化湿生津,常用《局方》甘露饮加减:生熟地、天麦冬、茵陈、黄芩、枳壳、石斛、天花粉、生薏f■、生甘草等。若见湿毒热盛上攻,咽颐肿痛,口舌生疮严重者,以清热利湿解毒为先,常选甘露消毒丹加减。一旦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