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杂志1995年5月第17卷第3期肺癌心脏转移的线索与超声诊断张树彬欧阳福珍王利生何萍祁芸云摘要总结近15年来经胸片、支气管镜检、心包积液细胞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肺癌心脏转移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超声心动图表现:呈巨大类圆形团块,外压心脏1例;心腔内转移2例;有心包积液且心包腔内见团块影2例;有不等量心包积液13例,特点是抽液后液体增长快。结合文献探讨肺癌心脏转移时心脏受累的主要临床线索及超声心动图表现。提示对肺癌或其它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或新近出现杂音等,应考虑心脏转移的可能,并做超声心动图协助了解心脏受累的部位及其受累的严重程度。主题词心脏肿瘤/继发性肺肿瘤心脏肿瘤/超声检查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脏转移癌的原发癌以肺癌最常见。肺癌症状典型者诊断不难,但若以肺外表现或心脏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们总结近15年来我院18例肺癌心脏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的资料,以探讨肺癌心脏转移时心脏受累的临床线索及超声心动图的表现。l商床资料病例来源:18例患者系我院近15年来的住院病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23~70岁,平均57.2岁。本组病例肺部X线片均有片状阴影;支气管镜检查活检证实为肺癌者12例;心包积液15例,均找到癌细胞;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心脏转移的改变。结果肺癌呈巨大类圆形团块者1例,压迫右房致使右房几乎消失。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低热,右侧血性胸腔积液,抗结核治疗无效。因心悸气短加重做超声心动图,发现外压性占位病变,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肺小细胞癌。心腔内转移2例。其中1例为男性,2岁。因发热、咳嗽、咯血、左肺阴影,误诊为肺结核,抗结核治疗3个月无效,开胸探查确诊为肺小细胞癌,转我院化疗。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菜花样团块,与心房壁附着紧密,无活动性。死后尸检,左、右心房均有转移性癌灶,以左房为大。另一例男32岁。因心悸、气短,仅能左侧卧位,外院疑为“左房粘液瘤”转诊。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扩大,左房内有团块回声,其团块不随心动周期运动,边缘尚清,与心房壁附着紧密。胸片发现左下阴影,支气管镜示左肺下叶菜花样磁白色肿块,活检为肺小细胞未分化癌,经化、放疗半年后团块消失,但团块附着处房壁僵硬。心包大量积液且心包腔内可见团块影者2例。其中1例,男,59岁。因咳嗽、咯痰1个月,胸片发现右肺片状影入院,做颈部淋巴结活检为鳞癌,后间断发生心房颤动,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包积液并见团块影。其心包积液为血性,并找到大量腺癌细胞,此患者1月后死于心包填塞,临床诊断为肺腺鳞癌。其余13例均有不等量的心包积液,临床特点为心包积液抽液后增长快,其中血性心包积液8例,黄色液体5例。讨论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内科肺癌的临床表现不一,早期转移至心脏者并不少见,约占17.6%~20%1[,2」。心脏转移瘤多无明显症状,死亡前能做出临床诊断者仅占4%,绝大多数病例须经尸检得到诊断。心脏转移可为肺癌的首发临床表现,易造成漏诊或误中华肿瘤杂志1995年5月第17卷第3期诊;同样,心脏转移也可以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其预后很差。因此,熟悉肺癌转移的特征,对患者的确诊和预后很重要,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了解心脏转移(包括心包)的一种客观、准确及无创的检查方法。肺癌的心脏转移可经血行播散、淋巴转移或由肺部直接蔓延而来,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癌组织浸润的范围和转移瘤灶的部位。结合文献l[,3,4〕及我们的经验可归纳以下几方面的临床表现:(1)心脏受压的症状,如本组中的1例,右心房受压,几乎右心房消失。患者自觉心悸、气短加重,其症状与右侧胸腔积液不相称,抽液后症状并未减轻。(2)心律不齐,如新近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3)心脏不明原因的迅速扩大、心包积液。(4)心力衰竭。(5)若癌灶浸润心内膜,二、三尖瓣或主动脉瓣可产生相应关闭不全的杂音。因此,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或新近出现杂音,应考虑心脏转移的可能性,应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协助了解心脏受累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据一组102例肺癌尸解报道lj[,心脏转移者18例,占17.6%,其中累及心包者10例,累及心肌(包括心外膜)者10例,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