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座谈会文章编号:1005-2224(2008)08-0561-12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主持人袁壮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陆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邀请专家(按姓氏笔划排序)万莉雅教授天津儿童医院邓力教授广州市儿童医院陈小友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李昌崇教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胡仪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洪建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季伟教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赵顺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曹玲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崔振泽教授大连市儿童医院董宗祈教授武汉市儿童医院鲁继荣教授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座谈题目1.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概念及流行病学2.MP肺炎混合感染3.MP感染的血清学及临床诊断4.MP肺炎的药物治疗5.纤维支气管镜在MP肺炎诊治中的应用6.MP肺炎的肺外表现7.MP感染的影像学表现特点8.关于难治性MP肺炎主持人袁壮教授:20世纪90年代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sapneamoniae,MP)已逐渐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当前各级医院,对如何依据临床症状与体征,结合MP-IgM血清学检测滴度诊断MP感染与MP肺炎及肺外并发症,如何给予相应的治疗,尚存在种种不规范之处,以致造成治疗过度或不足的情况,值得探讨。1MP感染的概念及流行病学袁壮教授:近年来,我院在诊断MP感染与MP肺炎时,为使各级医院临床医生在诊断时有所参考,笔者在国内首次提出,根据MP感染后检测滴度结果可分为以下类型。(1)隐性感染:多见于成人或儿童在体检时或患其他疾病时,检测滴度MP-IgM时呈阳性或1B80以上,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据报告健康人群中MP-IgM阳性可达1419%~1610%,无发热,无感染症状,不需治疗。婴儿感染MP后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低,无临床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反复支原体感染特异性抗体增加,因此出现症状。我院2006年马艳萍等报告[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研究.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44-45],3773例住院患儿和632例成人住院患者进行了MP血清学检测,结果临床总阳性符合率为8213%,其中儿童临床阳性符合率为8711%,成人仅为4316%,表明儿童MP感染后绝大多数会出现临床症状,而成人感染后一些患者仅有抗体水平增高,无症状,或为健康携带者,临床称为隐性感染。(2)初次感染,近期感染: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以前未查MP-IgM者,发病时滴度可达1B80、1B160、1B320或以上(高者有达1B1280者),应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3)既往感染:通过询问病史可知,2~3个月前曾患MP感染,曾做过MP-IgM检测。此次化验其MP-IgM滴度低于以前检测结果,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4)再感染(持续感染,或称反复感染):以前或近期(2~3个月内)患过MP感染,此次检测结果滴度高于前次检测,临床再次出现症状,应予大环内酯类治疗。(5)混合感染(二重感染):#561#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年8月第23卷第8期已诊断为MP感染或先后混合其他病原(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近年发现,MP感染易引起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或二者混合感染,应注意的是,二者不仅临床症状相似,且都可引起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反应,此时除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外,应同时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陆权教授:MP感染波及全球,文献报道感染率916%~6617%不等[GaillatJ,eta.lCommunityepidemiologyofChlamydiapneumoniaeinLRTIinFranceover29months.EurJEpidemio,l2005,20(7):643-651.NagalingamNA,eta.lPrevalenceofMycoplasmapneumoniaeandChlamydiapneumoniaeinpneumoniapatientsinfourmajorhospitalinTrinidad.NewMicrobio,l2004,27(4):345-351]。引证不同作者的资料,应该考虑其对象是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年份与季节、不同年龄与就诊单位,同时要注意不同的检测方法、所用试剂以及不同的判定标准等均足以影响结果。上面各位专家报道的都是检测自身医院病房肺炎患儿MP抗体的阳性率,所使用的方法、试剂和判定标准不尽一致。一定要注意临床检测的阳性率不等同于流行病学上的感染率。MP感染诊断技术的改进是/阳性率0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不能将MP-IgM的阳性率等同于MP培养的阳性率,后者的阳性率要低得多。注意现有的文献资料相互间可比性并不强,报道对象...